7月29日,中山市卫生和计划局通报了今年第二季度行政处罚案件的公告。记者发现,市卫计局第二季度共查处了30 件非法行医案,与第一季度的26件相比略有上升。也就是说,中山这半年每3天时间里,就有一家黑诊所或个人因非法行医被查处。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为何这些黑诊所却屡禁不绝?非法行医的生存土壤何以肥沃?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周映夏 通讯员 于芝春
今年查处案件同比涨86.7%
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林志雄是我市卫生监督执法战线上的一名“老资格”,他从1998年进入卫生监督所,从一名基层卫生监督员到现在的副所长,已经在这一战线上工作17年了。
“近年来,全市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都很大,各镇区也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出台非法行医举报奖励制度等方式不断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林志雄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已经开展了两次全市范围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由于对非法行医打击力度的加大,2015年上半年与2014年上半年同期相比,该局作出的行政处罚的案件数量增长86.7%。
黑诊所多在偏僻街巷屡禁不绝
该局今年上半年查处的56宗案件中,小榄占了9件,坦洲占了8件,东升占了7件,三个镇区被查处数量位居前三。经济发达的镇区的偏僻街巷,这种无证牙科诊所并不少见。
林志雄分析,这些非法行医者多数是未考取医疗执业资格的非卫生技术人员,非法行医场所多处在城郊结合部、乡镇和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非法行医者投资的医疗设施、设备简陋,往往以相对“低廉”的收费以及“便利”的就医手段来吸引就医者。
“光顾那些非法行医场所的患者往往是低收入人群或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无法享受应有社会保障服务,患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差,希望通过付出低廉医疗费用治愈疾病。”林志雄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医疗服务还未普及到所有的人群,且本地与外地社保服务还未实现异地相认,这就为非法行医的长期存在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相关法律滞后多方未能联动解决
记者了解到,1994年颁布实施并沿用至今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无证行医只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相关法律滞后多方未能联动解决
记者了解到,1994年颁布实施并沿用至今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无证行医只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非法行医者所承受的违法成本较低,被取缔或接受行政处罚后很容易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张。
刑事处罚方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或者因为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受到一定伤害的,这种非法行医才涉嫌刑事犯罪。
此外,我国药品流通渠道也存在管理缺位情况。目前收缴的非法行医药品和器械数量相当可观,许多个体非法行医者都储存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药品,这说明药品采购环节存在严重漏洞,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受利益驱使,置国家规定于不顾,擅自批发出售药品给无证诊所。
林志雄呼吁,非法行医的存在,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打击非法行医需要卫计、公安、食药监、工商、流管等相关部门共同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综合治理。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网友分享文章至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标注
【来源:中山网 微信号zsnew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