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10课 《小石潭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教参)
一、参考答案:游记的线索: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二、参考答案:作者描写景物,随着景物的变化,心情随之起伏变化了三次。第一次,首先由"隔篁竹"听到淙淙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在这种内心愉悦之境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第二次,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第三次,当作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流露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荒远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三、参考答案: 【示例】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假如我也能坐在小石潭边,一定会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周围环境的宁静,鱼儿在快乐地游动,我会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享受这美好的时刻。
四、1.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 2.斗(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像蛇那样)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 4.凄(使……凄凉)神寒(使……寒冷)骨
五、参考答案:《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①语言简洁、优美。②描写细致生动。③善于捕捉景色特征,突出表现景色的独特性。④寓情于景。柳宗元在写山水游记的时候,更加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满井游记》不但写景,更注意写人,在描绘了满井秀丽的山水之后,自然地写到了寻春的人,使原来的纯粹的早春风光图,一变而成为生机盎然的游春图。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
《峡江寺飞泉亭记》通过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记述,把飞泉亭及其景观描写得异常具体形象。不仅写出飞泉亭自身的奇伟秀美,还写出它的环境特色和游人的感受。读后使人有心胸旷达、怡情悦性的感觉。
《登泰山记》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表达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些游记都是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或对山水风光的赞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在被贬谪后,为了排遣郁闷孤寂的心情去游览而写的,欢乐的心情都是暂时的,只要一经凄清的环境触发,就又回到了忧伤、悲凉的情绪。
----------------------------------------------------------------------
附:《小石潭记》语文作业本练习答案解析
作业本导学二(1)标注: 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色——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形——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斗折蛇 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示例]摘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批注:这句话写出 了石头高低不平、大小各异的复杂形态,写出了小石潭风光奇异、无人踏访的原生模样,也写出了 作者发现此地的欣喜。
(2)[示例一]A它们都通过游鱼来写水清,写出了水的清澈灵 动。[示例二]B它们不仅都通过游鱼来写水清,而且都写出了游鱼在水中好像在空中飞翔, 写水清的同时更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和生机。[示例三]C写的内容看似不一样,但都用影子 来写实物,显得妙趣横生。
导学三[示例]①我也会感到孤独、寂寥。②他的心境是在"潭西南而望"时发生变化的。③让人感到迷茫、凄凉④柳宗元在小石潭游玩由乐转悲,是因为冷寂的环境引发了他对 自身遭遇的感慨,伤感的情绪弥漫开来,所见之景不再是活泼有趣的,而是冷寂的。
拓展 [示例]这些石头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各具形态,富有个性;作者化动为静,用想象和联想赋予静态的石头动态感和情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