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箱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题解]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梅尧臣的诗歌创作质朴清淡,首开宋诗一代新风,《鲁山山行》即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知襄城时。鲁山,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与襄城接壤。
梅尧臣雕像
[欣赏]《鲁山山行》是梅尧臣任职襄城时所作,诗歌语言平淡质朴、清新自然,但却韵味十足地刻画了山行所见,并表达了作者在这山野风光中的快乐自足。开篇“适于野情惬”,意谓正与自己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契合,读之令人颇感突兀,接下来“千山高复低”,才补足了第一句的主语。很明显,首联两句的顺序是倒置的,作者这样写也是有意强调:这篇诗歌的主题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要描写自己在山行中的怡然自得。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如果说首联是写山,那么这额联就是在写行了,正是扣紧题目而写。随着作者漫步山中,移步换形,出现了像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说“好峰随处改”,意思和苏轼语一样,但更简洁。再进一步,随着作者寻幽探胜的兴趣渐渐增浓,幽径独行,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竟然迷路了。一般的迷路或许会有焦急不安之情,但此时诗人的迷路更显示出山行的野趣,更突出了自己的野情。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这两句同前面颔联暗中相连,说明作者已走出述路之幽静,又来到了一个高处、旷处,故能远眺而望见“熊升树”、“鹿饮溪”。“霜落”代指深秋季节,此时木叶落尽,所以“林空”,而“林空”,是望见“熊升树”、“鹿饮溪”的另一个必要条件。颈联这两句,应该是难得的山行所见,这就在颔联的基础上,再次渲染了野趣、野情。最后两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堪称全诗精彩之笔。相较于杜牧《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缥缈所见,梅尧臣笔下的人家已与视觉无关。闻声而不见,似乎更精妙有味,更能刺激读者的想象力。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同时,在寂静的山野中的一声鸡鸣,带来了人气,带来了生机,使山野变得静谧而不是死寂。再则,“一声”而不是数声也值得品味推敲:山野寂静,“一声”足以空谷传音,足以余味无穷,若是数声,可能就稍显多余了,稍显嘈杂了,稍显呆板了。梅尧臣曾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又说诗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首《鲁山山行》,可说是他自己诗论的最好例证。“千山”、“高低”、“好峰”、“霜落”等,都是最寻常不过,平淡至极的词语,但一经作者组合与提炼,整首诗便意象清晰而清新,意蕴连绵而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