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试图打击贪腐,从嘉庆七年到嘉庆十年,嘉庆帝进行了多次官员任免,全国十一个总督里,他因为反腐撤换过六个,省部级的官员更是换了无数。
除了反腐,嘉庆还积极树立模范先锋,希望广大官员能向这些“廉洁”清官学习。比如掌管四川军需的广兴,他在任期间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白银,颇有政绩,成为嘉庆树立的学习典范。
颇为讽刺的是,这样一位“清官”,在调任兵部侍郎后也被发现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据史料记载,这位清官在兵部侍郎任上仅仅一年之内,就贪污了四万多两白银。
嘉庆朝的贪腐之风不仅吹向朝廷高官,就连基层的办事员也一样难脱贪腐泥沼。
嘉庆十一年,出现了一场贪腐大案。这场大案的主角是直隶布政使司承办司书王丽南,放在今天也就相当于财政厅办事员。
可这样一个基层员工,居然贪污了三十多万两白银的巨款。而且他的贪腐方式竟然是直接刻了自己顶头上司的假公章,然后串通银号,随意冒领,简直毫无技术含量。
这样的方式能够成功贪腐真是令人发指啊,可见嘉庆朝的官吏贪腐成风人浮于事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了。
一心反腐的嘉庆眼看着贪官越*越多,终于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他制定了万两白银的“生死线”,贪污万两以上的处死,不足万两的就不用*头了,毕竟贪官太多嘉庆实在*不过来了。
三、镇压起义其实贪腐成风真的不是嘉庆不够努力,同一时期的马戛尔尼使团的副使英国人斯当东所说的话极具代表性: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白银从欧洲流入中国,因此中国物价显著提高。物价提高了,但官员们的薪金仍然是固定的,这就使他们的收入同应有的开支比例失调……中国官吏的薪金不高,使他们容易接受礼物的引诱。
但嘉庆不懂这个道理,曾经意气风发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帝王,终于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消散了意气。
心灰意冷的嘉庆转而向祖先们祈求解决之道去了,但就算嘉庆祈求的心再真诚,祖先们也无法显灵为嘉庆力挽狂澜了。
贪官遍地,物价飞涨,重重矛盾积压之下,终于爆发了“汉、唐、宋、明未有之事”的天理教起义。
起义军一度攻入紫禁城,箭射隆宗门,还差点冲入嘉庆后妃所在的储秀宫。
或许这场起义军攻打紫禁城的场面太过浩大,连金庸也不忘在他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中以此为原型创作了红花会大闹皇宫的精彩故事。
虽说这场起义最终被镇压了,但带给清王朝的创伤却是永久的。
曾经那个诛和珅的嘉庆皇帝,那个决心要让清朝中兴的嘉庆皇帝,终于就这么亲手把国家带入了积贫积弱的深渊。
更为遗憾的是,这一时期世界格局日新月异,西方国家正经历着工业革命,而嘉庆带领下的东方古国,却错过了这一腾飞的历史机遇。
后来清王朝被外国列强的船舰利炮打开国门,签下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祸根,就在这一时期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