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高悬,56岁的梁金明独自呆坐在门前屋檐下,不知道能和谁再唠上一嘴。清明节一阵热闹过后,在册有321人的阳山县杜步镇架吊村,又只剩下他一个人留守。
地处石灰岩山区、被地质学家称为“不适合现代人生存”的阳山县杜步镇,像架吊村一样的“空心村”共有42个,生存环境恶劣和土地贫瘠导致几近全村的乡民出走,长期外出务工,或举家迁往外地居住。
而在杜步镇西北、四十余公里外的黎埠镇六古村增脚村小组,40岁的张伟雄却选择“往回走”。村里土地整合后,张家两兄弟分得20多亩地,另租下当地外出村民闲置的40多亩,张伟雄说,他瞄上的是砂糖桔种植的“赚钱商机”。
“这两年,家乡完全变了。”坐在自家160多平米的二层乡村别墅里,张伟雄感慨万千。以盘活村中土地资源为基础的改造,带来了机耕路、水利渠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循序扩展的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让张伟雄看到家乡未来发展的希望,这正是越来越多像张伟雄这样的农村青壮年人选择留下来的根本原因。
“空心村”十室九空
在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大迳山下,徐屋村隐藏在一处山坡的拐角处,杂草在碎石路缝中肆意生长,掩盖了唯一一条进村的路。
村里十室九空,外围的土坯瓦房悉数坍塌,空荡的院落内灌木已齐人高。只有当走近时才会发现一丝人类生存过的迹象:从三进院落的破碎玻璃窗朝里望,桌椅柜床布满了霉点,电饭锅上面结起蜘蛛网,木门外锁扣悬着的挂锁锁芯已经锈死。
徐府祖祠里一地的鞭炮屑显示村庄并未被人遗忘,刚刚过去的清明,这里曾经热闹过。镶嵌在砖墙里的祖祠简序大理石板记录了徐屋村的过往:吾祖故居迁移到阳山东山蛟龙至今已有四百余载,自此人丁兴旺子孙满堂……但时至今日,这里也只有一地炮屑。
“人是走了,村子还在,只要有村庄就得管理。”村支书陈东贵介绍,这个东山村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它是广东贫困村里的“四大金刚”之一,鼎盛时期有12000多人在此安家落户。因山多林少、缺水少地,水旱灾害频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清远市委、市政府推行“石灰岩贫困山区人口”搬迁扶贫决策,历经数次迁移潮,现在东山村实际留下的常住人口不足550人,但户籍人口仍有102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