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在每年的 8 月 7 日至 9 日,即农历七月上旬,这时太阳黄经为 135 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立秋这一天不可能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但是这时的气温已经不像是夏季的气温,立秋之后清晨和晚间空气已经十分凉爽,只是中午的气温仍然会很高。
立秋之后也有明显的特征来表明三候。初候的天气已经凉爽,因为这个时节不再而在刮炎热的夏天时常刮偏南风,而开始刮偏北风,所以有“初候凉风至”之说。“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凝洁成了露珠,于是人们习惯上把它说成是霜降。三候时,树上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人们就把三候说成“寒蝉鸣”。三候的说法并不能完全说明立秋的天气状况,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立秋在三伏天的末尾阶段,虽然早晚有些凉风,可中午时分的气温仍然很高,这时的降雨量也减少了,地表温度有时甚至可超过头伏和二伏,所以人们还习惯把这时叫做“秋老虎”。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