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总感觉没什么力气,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饭也懒得做,干什么都觉得很疲惫。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太懒了,但是,这很有可能是气虚了。
像这种情况,在中医上来讲叫气虚,气虚的人基本上都有这么几个特点:
1、神疲乏力,通俗来讲就是累。出去走一圈,累;上个楼,累;做一点点家务,累;哪怕站着不动,也要找个东西靠一下。
2、气足的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因为气有推动作用,气行则血行,能把血液推到头面上去。我们形容一个人气色好,往往说“面若桃花”,像桃花一样娇俏。气虚的人因为推动力不足,面色苍白,没有光泽。
3、容易腹泻,大便不成形。容易出虚汗。气虚了以后,气的固摄作用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4、容易生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气在内部可以起到支撑,固摄作用,在外部可以起到防御作用。在人的体表有一层气,这层气就是我们的保护罩。气虚的人等于是这层保护罩有漏洞了,敌人恰好抓住了这个漏洞,反反复复地展开进攻。
5、从舌象上来看,气虚的人舌淡苔白,两边有齿痕。
由于气的生成与肺、脾胃和肾的关系密切,所以,我们补气主要就是通过补肺、脾胃和肾三个脏腑来实现的。
食补妙方
忽思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营养学家。他写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与营养学相关的医学巨著,也是古代一部极其重要的食疗和药膳著作。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个出自这位食疗宗师的方子——山药汤。
《饮膳正要》中记载的山药汤,主要原料:
山药200g、粟米250g、杏仁500g(去皮去尖)、酥油适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杏仁用量有些大,我们可以用甜杏仁或者磨好的杏仁粉替换,用100g左右即可。
制作方法:
先将粟米炒熟研磨成面,再将杏仁炒熟研碎,二物拌匀。另将山药煮熟,去皮做泥。用滚开水冲调杏米面20克成汤,放入山药(用量随意)及酥油调匀。亦可加糖少许。
山药汤是具有补虚益气、温中润肺、滋肾填精功效的一种食疗佳品,其特点补而不腻,香而不燥。
其中山药可谓是药食同源的典范,作为日常食物的同时,也是一味补益的中药。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具有补肺、健脾、固肾、益精的功效。
山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认为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山药最突出的作用,还是它能益气补脾、治疗消渴病。
山药的根系发达,能扎进土壤深处,又很肥厚,深得土气,且其质地黏稠,类似膏状,既能健脾益气,又填补肾精。
中医认为,同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属小米最佳。
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脾胃、肾经。甘味色黄入脾,小米是黄色的。从味觉上来讲,小米味甘而咸,所以小米能“温中和胃”,临床上对拉肚子、呕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很有益处。
五谷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但五谷当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总的来说,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既养先天之本—肾,又养后天之本—脾胃。
前两味药对于补脾胃和肾的功效更大一些,这后一味杏仁则是主要起润肺的作用。如果把肺比作一台机器的话,杏仁富含油脂,又入肺经,就是人体肺部的润滑油。
杏仁味苦能降气,且兼有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的同时兼有宣肺而达到降气平喘、止咳平喘的作用,为治咳喘的要药。
另外,杏仁含有油脂而质润,还能润肠通便。值得注意的是,有小毒,毒性成分叫作苦杏仁苷。
研究发现毒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杏仁尖上,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把尖部和外皮去掉。因为小毒,所以入汤剂煎服时,要特别注意剂量,以免中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山药汤里还加入了酥油调匀。北方人在早上经常喜欢喝一碗酥油炒面茶,里面的酥油就是我们山药汤中提到的。
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
它能够增加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润滑结缔组织,增加灵活性,改善脑部功能和记忆力,并将草药的药性运送到全身的组织内。
从上面讲的可以看出,山药汤是有很强的补益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上补肺中补脾下补肾。正所谓药食同源,除了这些滋补作用,还可以辅助治疗肺、脾两虚之久病咳喘,而无寒热相夹者。
在日常的补虚益气的保健调理中,除了可以服用《饮膳正要》的山药汤之外,还可以尝试下面这些食疗方。
▋参枣米饭
材料:党参10g,大枣20枚,糯米200g,白糖50g
做法:将党参、大枣泡发,煮半小时捞出汤备用,糯米蒸熟把枣摆在上面,再把汤液加白糖煎熬成稠汁,浇在枣饭上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养胃
▋保元汤
材料:党参3克,黄芪9克,肉桂2克,甘草3克。
方解:党参黄芪补气良药,肉桂主要入肾,甘草调和诸药。
▋黑米核桃粥
材料:黑米适量,核桃仁50g
做法:将黑米放入水中浸泡3小时,核桃仁洗干净切碎备用,一起放入锅中熬煮成粥。
功效:补肾固精,健脾。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