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茶馆包子铺蒸包点,都是用竹篾制作的大笼屉,笼屉里铺着松针,刚蒸出笼的包点散发出一股麦香和清香,店员把热腾腾的包子、卷子、烧卖夹出来,放在一张干荷叶上递给顾客。后来不知从何时起,笼屉里的松针被硅胶垫所代替,装盛包点的荷叶变成了塑料袋,原来的那种松针、荷叶的清香气息再也难以寻觅。
前些年,好事的我逐家包子店观察其蒸笼里的蒸垫,终于在中山亭附近的清泉阁茶楼和侯家塘南的德园总店(德园已有许多加盟店),找到了放在铺着松藤垫子上蒸出来的包点,虽然这种松藤垫子有别于松针,却也多少找回了几十年前长沙的老味道。
特别是清泉阁茶楼,每天从早到晚都有络绎不绝的顾客排着长队买包子,“买五菜五糖”、“来十个烧卖十个盐菜的”……满是“长沙老里手”们的口气腔调。
糖油粑粑算是休闲食品
东鱼塘街上的早点,除了附近几家茶馆的包点,还有一对残疾夫妻经营的米粉店,米粉是在自家店里现场制作:浸泡大米、磨米浆、吊浆沥干、搪粉皮、切粉皮......浇头只有肉丝、酸辣、卤子几种。小粉馆的米粉柔韧,骨汤香溢,很受近处街邻与周边街巷居民的青睐。
长沙市民素来喜欢吃米粉,大小粉馆遍及街头巷尾。家境好一些的人,通常吃一碗肉丝粉或酸辣粉“过早”。家境不好的人家,每天只吃两餐,早上也就不吃什么。
再就是炸葱油粑粑的,蒸米包子的,卖剁饼的,一大早就满街的人气。米包子是由米面蒸出来的,白白的蓬松细软,如同蒸的发糕米糕一类,米包子叫“包子”实则没有馅,买米包子时摊主把米包子趁热蘸上白糖,倒放在一种软木纸上递给你。那种米包子现在几乎没了踪影。葱油粑粑比而今的要大一些略厚一些。
糖油粑粑通常不是早点的选择,多是上午或下午买两三个吃着好玩,类似于现在吃休闲食品,吃臭豆腐也是如此。在我印象中,东鱼塘街马路对面登隆街北口西侧一家小店的糖油粑粑特别好吃,或许是这家店子离我家很近,使我萌生出来的一种偏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