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的今天,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3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古云:得中原者得天下。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和中央军委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20余万敌军周旋,“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徐图消灭之。在与敌打“蘑菇战”的同时,*已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
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
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经略中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中原逐鹿,鹿死谁手?
*同蒋介石的较量,将决定战争的命运,同时也决定着国共两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谁来担当“出击中原”的重任?
*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刘伯承和*!
为适应“出击中原”战略进攻的需要,1947年5月16日,*和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刘伯承、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等为常委,*为*。
6月3日,*和中央军委电令刘、邓:晋冀鲁豫*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刘、邓接电后,立即部署进行各项准备。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此举打破了蒋介石号称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御体系,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是一个惊世之举!
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刘邓大军如此神速。当蒋介石在南京官邸从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槐处获知这一消息时,顿时面色苍白,两眼惊呆,半天说不出话来。正在赴宴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不禁叫道:
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被攻破!你们花着平均每月三千万银元的美援军费,使用着世界上头等先进的美械装备,竟然一枪不放,号称抵四十万大军的防线被人突破,国军力量,日见式微!
蒋介石见状,尴尬地表示说:
“大使先生放心,我将亲自到前线指挥,把刘邓逐回黄河以北!”
随即,蒋介石立马飞至郑州,召开作战会议,对下属将领开口就说:“对付刘邓,可并不那样简单啊!”
蒋介石亲自在郑州调兵遣将,以10个旅的兵力布下“长蛇阵”,挡在鲁西南一线,企图迫我背水而战,回渡黄河以北。
面对敌人迫我背水一战的图谋,*在纵队首长作战会议上,坚定地说:“我们决不去学韩信。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只能有一种选择。为着人民的利益,我们要生存下去,让敌人去跳黄河!敌人是在平均使用兵力,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刘伯承说:“蒋介石这是摆了条‘死蛇阵’,简直是首尾难顾。我们打出去,逼敌人背水而战!”
刘邓立即组织发起鲁西南战役,从7月8日攻克郓县,到7月28日歼灭羊山集守军,历时20多天,歼灭国民党军9.5个旅计5.6万人。素来不大写诗的刘伯承,还满怀豪情地写了一首《记羊山集战斗》的诗,颂扬鲁西南战役的胜利。诗云:
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和中央军委通电嘉奖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
是年7月21日至23日,党中央在陕北靖边县举行了小河村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大胆而又审慎地提出了用五年时间打倒蒋介石的设想。他说:
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来解决,现在不公开讲出来,还是要准备长期斗争,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而不要像蒋介石那样,先说几个月消灭共产党,后来又说还要几个月,到现在又说战争才开始。
*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里,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五年内打倒蒋介石的伟大构想。这是多么伟大的气魄和远见!
实际上,不到五年,仅仅两年多一点,“小河村”的构想就变成了伟大的现实。
小河村会议前,*作出了“刘邓经略中原”的决策。但战略进攻的具体目标,究竟指向哪里,并未确定。小河村会议结束后当天,*立即下定决心: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这里又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传统,刘邓大军中有许多曾在大别山战斗过的红四方面军将士,部队在这里容易立足扎根。我军占领大别山,从战略上看,就可以西逼武汉,东慑南京,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实施战略展开,以达到战略进攻的目的。
*领悟*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他在1948年4月25日关于《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中,谈及大别山的战略地位,说:
中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当敌人的大门,其中大别山是大门边……中原形势决定于两个山,一个是大别山,一个是伏牛山,敌人最关切的还是大别山,它比伏牛山更重要,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别山控制起来。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的基地。它靠近长江,东面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迫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敌人时时刻刻受到我们过江的威胁。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
*看准了大别山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的战略地位,指示刘邓大军“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并且以个人名义致密电给*,说“陕北情况甚为困难”,意思要刘邓赶快行动,推进大别山。一直牵挂着中央和*主席的*同刘伯承看完电报,“立即就烧毁了”,“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的准备”,但刘邓“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
然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谈何容易!后有蒋军追兵,前有黄泛区,还有沙河、汝河、淮河的阻隔,真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啊!对刘邓大军来说,进军大别山,无异于“纵井救人”,是一件很艰难、很危险的事情。但*对部队斩钉截铁地说:
“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
*曾预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三种可能:一是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站稳了脚。
结果如何呢?
1947年6月30日黄昏,刘邓大军12万人马兵分三路,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大别山进军。
进军途中,部队一直坚持快走。由于白天有敌机侦察轰炸,部队经常夜间行军,从黄昏走到天亮,疲困不堪,天又下雨,指战员们几乎连恢复体力和晒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出现过埋怨情绪。但刘邓常说,“慈不掌兵”,坚持南进疾行。在过黄泛区的时候,刘、邓首长和战士们一样,臂挽着臂,手牵着手,在没膝污泥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连汽车和重炮都忍痛扔掉了。经过22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突过汝河、淮河,终于在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北麓的潢川、固始地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空前壮举。
当刘邓大军惊现在大别山地区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方知我军意图,急调重兵防堵,企图拔掉刘邓大军这把已插进其心脏的刀子,但为时晚矣!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功地为国共两党逐鹿中原的较量抢先走胜了一步险棋!
*在延安时期的大秘书胡乔木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几个月来心里郁积的“一块石头落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