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看到山上或景区前面有焚香、祭祀或者供奉的场所,会自然而然的说:“前面有个寺庙。”,大家又是如何判断它是一个寺庙呢?
其实准确来说,寺、庙、庵、观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个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不要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庙
首先来说一下“庙”,说到庙大家可能会想到:太庙、土地庙、关圣庙等等。庙,其实本来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那时候对庙的大小有些等级限制的,《礼记》中有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汉代以后,对世间达圣贤位逝者,可以依照法律建庙,如孔子庙、二王庙等,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
因此对于庙而言,一般供奉祖先、神、已逝的圣贤。
寺
寺出现得要比庙晚,在中国古代政府官员中九卿所居称"寺"。秦朝时期,所有宦官任外廷职务的官舍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大常寺等。
后来因为外教的传入,寺就指从印度传到我国的佛教像,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罗汉等都是在寺里边供奉着,一般为和尚的住所。比如:白马寺、灵隐寺、寒山寺、金山寺等等。
庵
庵一开始指的是圆形的草屋,比如古代文人墨客喜欢一起聚会的地方或自己简单的住所,比如:紫罗兰庵。后来因为佛教的传入,一些女性僧人(尼姑)的住所就称为“庵”。庵一般与寺相比较,规模上比寺要小。如:冷月庵、静心庵等。
观
观,顾名思义就是看的意思,一开始是建立是为了古代天文学家的观察星象的观察台。后来由于道教的兴起,就把道教的活动场所称为“观”,也就是常说的道观。
总结来说,庙是祭祀先祖发展到祭祀神明和先贤;寺是从政府办公室演变到佛教宗教的活动场所;庵从文人的草屋变成女性佛法活动场所;观是从天文观察台发展道家活动场所。一般,场地规模寺(观)大于庙,庙大于庵。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把“寺庙”连读,这可能认为祭祀的都是神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现在大家明白庙、寺、庵、观之间的区别了吧!还有什么其他想知道,可以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