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100多亩新建的农田中,收割机爬上梯田,正在收割成熟的水稻,这是帮东村第一次实现全机械化的水稻种植。
与此同时,一套数字农场的系统正在稻田中建设,田里的摄像头、手机上的软件、村委会的显示屏等,将会把稻田变成一个数字化管理的现代农场。
从传统的农耕生产,忽然进入了数字时代,帮东村用了很短的时间,这个在脱贫攻坚中刚刚摆脱贫困的边陲山村,从去年开始,又被纳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帮扶计划,踏入了振兴的快车道。对如今的帮东村人来说,每一天,生活都是不一样的。
航拍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梯田。受访者供图
边陲山村,种甘蔗的村民们
帮东村是一个边境上的傣族村落,相传建村已有600多年,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最早的祖先,是明初躲避战乱而进山,走到这里时,因芭蕉茂密,砍了又长,遂停留在此,一代代生活至今。
航拍犹如仙境般的云南帮东村。受访者供图
在脱贫攻坚之前,帮东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金国友回忆,2005年左右,他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当时村里环境极差,村民们养的猪在村里乱跑,到处都是粪便。
帮东村外出务工的人很少,这个1600多人的村庄,常住的就有1400多人,即便是外出打工的,也很少有出远门的,都在附近找活儿干。
留在村里的村民,主要以种甘蔗为生,甘蔗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缺乏机械化的情况下,人力种植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
脱贫攻坚中,帮东村摆脱了贫困,但进一步如何发展,成为村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021年底,中国农业大学与云南省镇康县联合启动“帮东村边境小康村实验”。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和他的团队,到帮东村调研并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李小云教授(格子上衣者)和他的团队考察古树花园。受访者供图
李小云告诉记者,帮东村所在的镇康县,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定点帮扶县,在此前,中国农大在当地就有多项帮扶措施。中国农大工学院副教授马少春,在此前就开始为当地研发适合山地的甘蔗收割机。
金国友介绍,甘蔗种植中,收获是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占所有工作量的一半以上,而且时间十分紧张,要严格按照收购厂家规定的收获时间收割。而受地理条件影响,这里的甘蔗大多种植在山坡梯田上,普通的收割机无法作业。为此,当地和中国农大合作,在镇康县建立了教授工作站,以帮东村为试点开展适合当地种植模式的甘蔗收获机研发,创立帮东糖料蔗示范模式。据了解,当前坡改梯甘蔗收获机二代,已经成功研发,并在现场开展了一系列小型试验。
学生见闻,总是“过生日”的村庄
调研之后,帮东村的边境小康村实验的思路很快确定,中国农大的师生们,开始在这里驻村,做更具体的工作。他们不仅细化了实验方案,还参与到一系列设计、改造、文字总结等工作中,帮村里建起了公众号,带着村民一次次外出考察学习。
驻村的团队中,有很多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在帮东村,和村民们一起生活、劳动,了解这个村庄的一切细节。帮东村是一个傣族村落,菜品口味以酸辣为主且较为油腻。按照村民的习惯,每天只吃午饭和晚饭两餐,大多学生也都难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