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刚刚上映,口碑也是两极分化。特别是剧终邓超饰演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对于现实中的人们的冲击力更是无与伦比。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得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邓超那样的人心目中的人?电影从播放至今,争论不休。
那么,为什么马皓文说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呢?
原因就在于在马皓文即将翻案成功的那一天,因为马飞的自私而阻止了马皓文继续进行翻案。原本马皓文以为他用自己的方式将马飞培养成了一个飞行员进而成为了一个航天员是将马文培养成了一个人才,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结果是马皓文也仅仅是将马文培养成了一个技能型人才,而在大是大非的的尊严面前,在人性的考验中,马飞是一个彻底的失败品。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的进入航天员的选拔,马飞极力的劝解自己的爸爸不要在折腾,毕竟当年受伤害的只有他自己而已。所以,这无异于马皓文自己为自己挖了一个坑,并且将自己埋得结结实实。
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可取吗?
《银河补习班》所描述的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在成才的路上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邓超饰演的马皓文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缺根弦”,而且对于学校的教育方式马皓文也是全盘的否定。他认为只要让孩子每时每刻保持一种全新的学习状态就可以了,完全可以满足学习的要求。对此,马皓文对于复习和训练可以说是嗤之以鼻。
马皓文只要求马飞将书本“看薄”,而怎么“看薄”,电影中没有交代。我在想的是,如果是单凭马飞一个人,不进行训练、不进行所谓的“题海”,他是怎么对于所学的知识“看薄”的呢?单纯的从教科书中就可以看出所有的题型。只是单纯的从教科书中就可以瞬间从倒数第一变成学校前十?
这其实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戏谑和调侃,说白了是种侮辱。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要学会自己思考,却忘记了学习的必要方式。
可能电影制作人本人不喜欢所谓的题海战术,不喜欢机械化的模式搬运。可是,在不喜欢传统教学模式的时候,电影更多的是走向了另外的一个极端。走到了完全的抛开反复练习加强自我认知的一个必经之路。虽说书本是宗,就算是万变不离其宗,可是你连什么变化都不知道,哪来的勇气说自己可以讲书本“变薄”呢?
很显然,电影的戏剧化太过头了。不仅让马飞成为了前十,更让马飞成为了飞行员,这像极了痴人说梦。
马皓文最后承认自己失败了,也仅仅是承认自己只是将马飞培养成了人才却没有忽视马飞的人文培养。
其实,马皓文的这种教育方式就算是在现实中,你以为他会成功么?抛开各种练习和反复记忆,每天只是鼓励孩子你是最棒的,只是简单的将书本“变薄”,马飞能成功除非他是爱因斯坦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