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在外独居,大清早小张就收到了妈妈推荐来的两篇文章”蚝油别再吃了,会致癌,家里还在用得快扔掉”、“蚝油加热会致癌,很多人都不吃了。”
还叮嘱道:乖乖,你平时自己做饭要注意点啊,我听说酱油、蚝油这些里面都添加了什么化学成分,会致癌,很多人都不吃了。”
可是小张觉得不放酱油、蚝油炒出来的菜不好吃,真相真的像小张妈妈说的这样吗?
在日常生活中,若想要烹调出一道美味佳肴,那么自然少不了调味料的帮助,除了盐、白糖和酱油,蚝油也十分常见。
蚝油是牡蛎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调料品,具有鲜蚝的香气且富有营养。包含18种以上氨基酸,其中大部分是人体所必需的,同时还含有醇、有机酸、酯等有机物,以及铜、锌、碘等哺乳动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大众对于蚝油致癌风险的担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存储不当,受到变质和污染带来的“致癌”风险。
因蚝油中含有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果开封后长时间存放在常温环境下,则容易氧化分解,增加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风险。
在蚝油变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一旦长期食用无疑会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
另一方面是“谷氨酸钠的致癌威胁”。
很多人认为蚝油中的谷氨酸钠在加热时生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会致癌,所以蚝油加热后会致癌。
事实是:味精、鸡精和蚝油都含有一定量的谷氨酸钠,它在加热至120℃以上时,的确可能生成焦谷氨酸钠。但是,这种名为焦谷氨酸钠的物质并不会致癌,只不过加热后会让蚝油失去鲜味而已。
因此,蚝油不致癌,只是不正当储存方式,可能产生致癌风险。
所以,蚝油开启之后需要在冰箱冷藏,并尽早吃完。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鲜味,可以在起锅前再添加蚝油这类呈鲜调味品。
除了蚝油以外,网上也有网友指出吃多了酱油也有致癌的可能,这是真的吗?
酱油是由大豆、小麦、豆粕、以及麸皮等原料制成的调味品,富含氨基酸、糖、酸、酚、醇、B族维生素以及色素等物质。
关于酱油致癌的言论,其实主要源自于酱油中的焦糖色素,这个物质中含有致癌物“4-甲基咪唑”,因而直接断言酱油致癌。
但实际上,这个言论缺乏科学依据,因为焦糖色素属于合法的添加剂,国际标准中允许酱油中添加该物质。
而对于“4-甲基咪唑”,国家标准中同样有严格的规定,即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mg/kg,所以大家不需要过度的担心,说酱油致癌也是谣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