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和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及不可代替律
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共有17种,即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硼、钼、氯、镍(近年来新增加);在17种营养元素中,由于作物对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多,而土壤中可供给的有效含量又比较少,为了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就要通过施肥来满足作物的需求。因此,人们称它们为“氮、磷、钾三要素”。虽然生产中强调氮、磷、钾三要素不能少,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必需营养元素就不重要或是可有可无。实践证明,凡是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对作物所起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代替的。具体而言,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固然重要,其它中量、微量元素同样也很重要。大量元素不能代替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也不能代替大量元素。作物缺乏任何一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就是“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律”。
二、养分归还学说
由于作物不断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势必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从土壤中所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养分归还给土壤,那么,土壤就会逐渐变得十分瘠薄,甚至寸草不生。要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是“养分归还学说”。
三、最小养分律
所谓“最小养分律”,就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种或几种必需营养元素不足时,按作物需求来说,最缺的那一种养分就是最小养分。而这种最小养分往往会影响作物生长和限制作物产量。作物产量的提高常常取决于这一最小养分数量的增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最小养分律的涵义,可以用贮水木桶来加以说明。贮水木桶由代表不同养分的木板组成,贮水量表示作物产量的高低。作物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最小养分即最短木板的高度。
最小养分律可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来讲,最小养分就是土壤供给能力最低的那一种;(2)养分最少的元素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3)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增加这种养分数量;(4)该元素增加到能满足作物需求数量时,这种养分就不是最小养分了,而另一种元素又会成为新的最小养分;(5)反过来说,如果不是最小养分元素,数量增加再多,也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最小养分律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如有忽视,就要使养分失去平衡,不仅浪费投资,而且也不易获得高产,是指导科学施肥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
四、限制因子律
最小养分律是指养分供给而言的,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自然界有许多条件都会影响作物生长,不只限于养分。因此,可以把养分条件进一步引伸扩大到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其他环境条件,那就获得了另一个定律,即“限制因子律”。
限制因子律是把最小养分律扩大到养分以外的生态因子而获得的另一条定律。一般公认,影响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为光、热、水、空气、养分和机械支持等六个方面。这些外界因子除了光以外,均全部或部分与土壤有密切关系,作物生长状况常取决于这些因子,而且它们之间需要良好地配合。如果其中某一因子与其他因子失去平衡,就会影响甚至完全阻碍作物生长,并最终表现在作物产量上,这就是“限制因子律”。
五、报酬递减律
在生产实践中,施肥量和产量关系的试验资料表明:作物产量水平较低时,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堤高;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虽然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仍有提高,但增产幅度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渐次递减。这种趋势反映了客观存在的肥料经济效益问题,即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每一剂量肥料的经济效益就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也就是说,在一定土地上所得的报酬,开始是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肥料费用的增加而增加,而后随着投入的费用进一步增多而报酬逐渐减少。这就是所谓“报酬递减律”。
总结:从以上五个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核桃园普遍存在施肥量不足及元素单一问题。在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基础上,平衡施肥最关键。核桃园比其它果树需肥量大,秋季不但要重视施入大量元素,而且必须重视中、微量元素的投入,最小养分往往是限制提高产量的主要因子。在投入化肥的基础上,尽量多施有机肥。如农家肥不足时,可用生物有机肥代替,“蒙鼎底肥”或“华隆生物有机肥”一袋, 可低一立方米鸡粪的肥效。
中农乐核桃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