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园是巴西的经济支柱,黑人奴工逃离以后,巴西政府不得不为种植园招募劳动力。巴西当时作为一个欧裔白人国家,开始向刚实现国家统一没多久的意大利、德国等国招揽移民。然而随着这些国家都逐步实现了工业化,这些移民更想找一些体面的工作,当他们看到巴西种植园恶劣的工作条件后,纷纷打了退堂鼓。意大利为了防止移民的流失,在1902通过了《普里内蒂法令》,禁止国民接受补助移民巴西。
巴西在欧洲难以招揽到足够多的移民,于是又将目光投向了世界的东方,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自然成为巴西的重点目标。然而,巴西政府却在中国碰了一鼻子灰,没有得到官方的准许。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向西方打开,同西方签订了一系列的通商条约,这其中就包括准许华工出国做工的内容。然而,西方国家却假“合法”招工之名,行“合法”掳掠之实。
西方国家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广州、厦门等地设立招工机构,以招工之名,将华工像“猪仔”一样贩运到北美、南美等一些种植园、矿山、工地从事苦力,从中赚取暴利。据估计,从1840年到1870年间,欧洲人贩运了七十多万名华工到南美洲当苦力。这些华工在海外,不仅工作条件非常差,还时常遭受虐待,生存境况非常差。
清政府为了了解华工在海外的生存状况,曾派陈兰彬和容闳分赴古巴和秘鲁进行调查。陈兰彬在调查华工的生存情况后撰写了《古巴华工事务各节》的报告,后面附有一千六百名苦力控诉遭受雇主残酷凌辱和虐待的事实,这份报告一经公布便引发世界的震惊。
由于清政府深知华工被贩卖到海外的凄惨境况,所以对华工出国做工比较谨慎。当巴西政府派喀拉多来华与清政府商谈招募华工的事宜时,双方签署了《和好通商条约》,但其中并未包含华工移民巴西的内容。尽管巴西政府多次想同中国洽谈华工招工事宜,但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动及战争的发生,导致两国未能就移民问题达成共识。
巴西政府在无法从中国招工以后,转向了中国周边的日本,而日本却对此非常感兴趣。
日本在近代看到中国被列强欺侮以后,避免沦为同样的命运,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全面向西方强国学习,从而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在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中,其中有一项就是废除土地买卖禁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项改革实施后,日本上层社会和大资本家大量购入土地发展工业,这导致大量失地农民流离失所,涌入城市谋生。
然而,当时的日本工业并不能容纳下如此多的农民,农民涌入城市后成为过剩的劳动力。再加上日本对俄作战,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导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社会问题加剧。这个时候,日本政府急需安置这些无业游民和富裕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