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后,公司的表现逐步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股价和估值得到大幅修复。从 PE 倍数(TTM)来看,从 2017 年初的最低点 18.8 倍上升至 2019 年中旬的最高点 55 倍。2019H1,由于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 195%,PE 倍数重新切换至 38 倍左右。此后资本市场对李宁的认可度不断攀升,股价也持续上涨,截止 2019 年 11 月 11 日,最新 PE(TTM)为 42 倍,股价为 25.4 港币,2017-2019 至今三年(2019 年截止于 11 月 11 日),公司股价分别上涨达29.98%、32.7%和 204%。

以下我们从品牌、产品和渠道三方面来复盘公司实现困境反转的原因:
品牌:原创实力 时装周系列推广 一举成为国潮领头羊
重启创始口号"一切皆有可能",表明改革决心。2014 年底,董事会正式委任执行主席李宁兼任代理行政总裁,重新回归公司一线。2015 年 7 月,李宁公司宣布战略方向将由体育装备提供商向"互联网 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转变。2015 年 8 月 8 日,在公司成立 25 周年纪念日,李宁重启创始口号"一切皆有可能"。此外,公司开始逐步加强对费用的控制力度,2014 年底,公司正式宣布放弃赞助国家体操队,此后公司不断精简开支,减少不必要的电视广告和非体育明星代言,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占收入比重从 2013 年的 24.2%不断下降至 2019H1 的 8.9%。

另一方面,在品牌营销方面,公司最大的突破即是将李宁的产品推广至国际知名时装周,在获得巨大成功后通过"中国李宁"品牌将海外影响力转化至国内市场,并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认可。我们认为,李宁此次品牌变革的成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在登陆时装周前,国内年轻消费者对于本土品牌的接纳程度就已开始上升,国潮风尚已初具雏形。根据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的数据,2016-2018 年,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消费偏好不断上升,从 2016 年的 61%上升至 2018 年的 76%。根据麦肯锡 2017 年发布的报告,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和本土品牌的认知比以前更细致,针对服装和鞋类品类分别有 34%和 42%的消费者选择了"略偏爱"或"偏爱"本土品牌。90 后和 00 后对本土品牌更加开放包容,更加强调自我,渴望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并且对品牌和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鉴别能力。
2. 在国内品牌中,公司更为尊重原创和设计师文化。公司从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原创设计,创始人李宁始终认为原创是值得坚守和奋斗的事业。在公司成立 8 年后的 1998 年,就已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服装与鞋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此后公司陆续在香港、波特兰、北京等地成立设计研发中心,夯实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李宁在时装周中呈现的惊艳产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源自于公司长期对原创设计的坚持和沉淀,从而帮助李宁在国潮崛起的风潮中把握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