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年都会经历无数次地震,小时候感觉对地震挺陌生的,因为从来都没经历过,但是自从2008年以后,对地震第一次有了那么深刻、难忘的认识。就在6月18号,也就是前几天四川长宁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所以我们很多小伙伴会想地球为什么会地震呢?好好待着不行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答案:地壳板块的运动相互挤压、摩擦造成的地质运动。那么我要问的是:地壳板块为什么要动来动去?地球的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地球的核心是固态还是液态?它和地震有怎样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就从天体物理学方面从根本上来解答这些问题。
地球的地质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看看我们的地球村,你会发现我们的家园70%都被海水覆盖。那么为什么海洋不是在地底下呢?你可能觉得这是个废话,但是里面包含的科学道理,正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地球大气和地质结构形成的关键。我们都知道地球的上的海洋漂浮在岩石和泥土之上,这就是漂浮和浮力造成的。
漂浮和浮力的概念是密度较低的物体上升到密度较大的物体之上,而密度较大的物体则下沉到最底部,这不仅仅是用来解释海洋的形成。
同样的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氦气球会在大气中上升,为什么石头会沉到湖底。同样的原理,浮力也解释了为什么地球是如下图这样分层的。
地球上密度最小的部分是大气,漂浮在海洋之上,海洋又漂浮在地壳之上,地壳位于密度更大的地幔之上,地幔本身无法下沉到地球密度最大的部分:地核。
理想情况下,地球处于的最稳定的状态是像洋葱一样完美地分层,最密集的元素都中心,每一外层逐渐由密度较小的元素组成。事实上,地球上发生的每一次地震实际上都是地球向理想状态又迈进了一小步,更重的元素向地心沉降。所以地球自转速度在每次地震后都会稍微加快,还记得芭蕾舞演员吗?但是从更大的较大来看,因为潮汐摩擦和月球的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速度是在减缓的。
下图为地球地核图片,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各种元素的密度分层,越靠近核心密度越大,这不仅解释了地球的内核结构,也解释了所有行星的结构。那么我们现在要知道的是,这些元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