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龙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涩、平,无毒,入心、肝、肾、大肠经。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泻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越之气。其治咳逆,泻痢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
处方中写龙骨指生龙骨,为原药材洗净踏干,粉碎入药者。偏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煅龙骨为净龙骨放无烟火上煅烧红透,取下待凉,粉碎入药者。偏于收涩。龙骨常被人用来治疗失眠多梦,遗精滑泄、镇神安心等。
古人认为龙骨是龙的骨头,在“龙化解脱之处即有也”。认为龙为鳞虫之长,龙死后或蜕化的骨头为龙骨,并将龙骨归为上品。现代通过对龙骨道地产区的科学研究发现,中药龙骨其实指的是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主要产于距今约2400万年至520万年的中新世的第三纪沉积岩如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纪沉积物中。
本品质量较重,中医认为质重则沉降,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把风沉降下来则眩晕消失,有很强的平肝潜阳作用,可用来治疗头晕目眩、烦躁易怒、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汗出,这些都属于体液外出。龙骨属于孔隙药物,中医根据取象比类认为它有吸附作用,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以通过不同配伍增强作用。龙骨含有大量钙离子,可以促使血液凝固,并可减轻骨骼肌兴奋性,具有抗惊厥作用。
临床应用中配麻黄根有敛津液、止汗之功,凡营卫不和、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的盗汗、自汗,均可用之。也可配牡蛎,龙骨养阴之中能潜上越之浮阳,牡蛎益阴之中能摄下陷之沉阳。二药常须合用,起养阴潜阳、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涩精、止血、止带之功。还可配桑螵蛸,桑螵蛸功专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龙骨善于收敛元气、固涩滑脱。肾虚滑脱之证,单用桑螵蛸,补力虽备而敛力较弱;独用龙骨,敛性虽有而未能补肾。唯二者配对,相使合用,方能使补肾固涩之力大大增强,适宜于肾阳虚衰、肾气不固之遗精、早泄、遗尿、白浊、小便频数等证。配桂枝,取龙骨抑亢阳以下交于阴,取桂枝辛温之性,启阴气以上交于阳,两者相配,使上下阴阳之气交通于中土,而补心阳、镇潜安神。配远志,龙骨镇心安神,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利窍,两药相配,具交通心肾、镇心安神之效。
龙骨确实是化石,化石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信息。我国对古生物化石做出了一系列的保护,药典在1977年版以后就没有再收录龙骨了,只在一些地方的炮制规范中可以见到。现代药理也在研究何种物质可以替代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