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野果、生肉
到后来的谷物蔬菜,
在历史长河中,
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逐渐学会了种植作物,
发展农业,
通过劳作,解决了温饱。
更是悟出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亘古不变的真理。
小农很好奇,
为何诗句中写的是种“粟”
而不是其它粮食作物呢?
今天,小农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粟。
粟粟,在中国北方通称谷子,籽实去壳以后,叫作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
由于谷子具有耐旱、抗贫瘠等特性,生产相同重量的粮食,谷子的需水量只有玉米的1/3、小麦的1/2、水稻的1/5。因此在科技落后,农作物产量有限的古代,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量种植粟、黍也标志着中国北方原始农业的开端。开启了以五谷(稷、麦、稻、黍、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华夏文明的孕育、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粟的起源作物的起源,基本上是从原始的、野生的“草”来的,谷子也是如此。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介绍,我国栽培的谷子,并非由国外传入,而是由我国的青狗尾草经人工驯化而来。古人发现了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从中选择具有“穗大、不落粒、分藤少”等对人类有利变异的个体,进行特殊培育,将这些优良性状稳定地传递下去。
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驯化改良过程,狗尾草逐渐变成了植株高大、分蘖少、不落粒、籽粒大的谷子。实现了从狗尾巴草到农家品种,再到今天栽培种的一个过程。
谷子驯化出来后,先民逐渐形成了以种谷子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饲喂家猪、家狗、家鸡等畜禽。人类从渔猎采集时代,正向着一个新的时代迈进。
这也是粟在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原因。
粟的种植在诗经中,有一段关于种植谷子的故事:
《诗经·大雅·生民》中写道:“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jì),别姓姬氏。”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由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后稷因有功,被封于邰。
后稷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被尊为农神、耕神、谷神。部分地区的百姓有祭祀谷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