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廷东和他的红颜草莓。受访者供图
虽然建一个占地2亩的大棚需要10万元,但是第一年产出的草莓就能卖10万元。大棚当年回本,等到第二年,腰包就会鼓起来。而同等面积的露天草莓利润只能卖到3000元。这笔账,马廷东算得很清楚。
赤榆村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受访者供图
从2011年开始,露天草莓逐渐淘汰,日光大棚拔地而起。草莓大棚模拟草莓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制给草莓“倒时差”。
如同马廷东想的那样,反季节草莓上市后供不应求,基本卖到每公斤100元左右,大幅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
草莓大棚就像载满收获的船,踏浪而来。截至目前,马廷东拥有草莓大棚11栋,草莓栽植面积180亩。此外,还有蓝莓种植土地600亩、软枣猕猴桃120亩,年产值960万元。
在东港市赤榆村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拥有栽植面积3000亩,草莓大棚1300栋。刚刚过去的2022年,疫情没有影响人们对红颜草莓的喜爱,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5200万元。
采摘工人们在分拣车间忙碌着。受访者供图
过去20年,很多像马廷东这样的草莓种植,经历了从尝遍苦头到尝尽甜头的创业历程。截至目前,东港市草莓占地面积发展到20.1万亩,年总产量31.6万吨。全市近10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许多种植户都成了百万元户。马廷东说:“最明显的,就是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汽车,都在城里有楼房。”
东港草莓已经成为一张闪耀的城市名片,藏在草莓的甜意里,送到千里之外的寻常百姓家。
丹东东港市。东港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东港草莓”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1年辽宁省品牌价值显示,“东港草莓”品牌价值326.91亿元。东港市草莓产业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紧密而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接下来,合作社要保质量、求产量,扩大电商规模,把鲜果卖出国。”马廷东说起这些话时,已然没有了空调维修工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