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苹果在iPhone 8和iPhone X系列身上引入无线充电之后,这种可以摆脱充电线束缚的技术就成为了高端智能手机新品的标配。那么,无线充电真的成熟好用吗?现阶段支持该技术的新品又有哪些呢?
追溯无线充电的历史
无线充电并非什么“黑科技”,早在19世纪30现代,名叫迈克尔•法拉的科学家就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时至今日,适合智能手机且相对成熟的无线电力传输逐渐衍生出了2种解决方案:
电磁感应式
这是目前业内使用频率最高,普及度最广的无线充电技术方案,其原理是法拉第电池感应定律,即给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落实到手机身上,就是在手机后盖内和无线充电底座内,分别嵌入接收端和发射端专用的线圈(还包括转换和识别、电源管理等芯片),当电能输入到发射端线圈时就会产生一个磁场,磁场感应到接收端的线圈就会产生电流实现了充电的过程。
理论上讲,传输端和接收端内线圈数量越多,面积越大,单位时间无线传输的电力就越多,对二者间距离和位置的要求也越宽松。
优点:成本低,技术成熟,转换效率相对较高
缺点:充电距离太短,需对准接触才能保证效果
磁场共振式
该方案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发射端和接收端达到相同的频率时就能产生磁场共振从而满足能量交换,其背后原理与上学时课本中提到的军队集体齐步过桥时,因共振而将大桥震垮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