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的体验如何
虽然无线充电的标准有很多,但目前在手机领域还是Qi占据了统治和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就以Qi无线充电底座(器),来看看这种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吧。
Qi无线充电标准依赖于手机和充电器内两个线圈之间的感应。受制于手机厚度和空间有限的制约,哪怕是iPhone X和三星Galaxy S9这些旗舰,其内部所集成的也仅仅是单线圈,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必须与充电器零距离接触,还需要让手机/充电器内对应的线圈在引导位置上彼此对齐,否则就会出现无法充电或充电效率大打折扣的问题。
因此,新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和充电器,都会引入自由定位系统,在接收线圈的位置上集成多个合作的通量发生器,放置其上的手机会传递位置信息。一旦检测到位置偏离,手机端就会弹出警告提示,提醒我们重新移动手机到指定位置。
虽然无线充电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不用在担心USB接口反复插拔的划伤和寿命问题,但充电过程中手机却也被局限在了充电器的一亩三分地上。期间我们不能拿起或移动手机,而无线充电的功率普遍只有5W到10W,充满一部3000mAh电池的手机需要2.5小时到5个小时(还得是息屏状态),其使用场景只适合晚间睡觉时、全心上课/工作时。
理性看待Qi的“兼容性”
虽然Qi为无线充电树立了标准,让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和充电器之间实现了相互兼容,但其背后其实也存在很多“不兼容”的问题。
Qi快充协议之别
打个比方,OPPO的VOOC闪充,高通的QC、联发科的PE、华为的FCP等快充技术,它们之间的充电器和数据线也能相互兼容,进行稳定的5V/2A输出(视手机端的输入标准)。但是,想激活VOOC的5V/4.5A、QC3.0的12V/2A等“快充状态”,就需要充电器、数据线和手机三方面进行协议上的匹配了,只有“握手”成功后才能满血充电。
Qi标准也是一样。出于盈利或抢占话语权的目的,各个手机品牌的无线充电技术之间也出现了多种私有协议标准,比如苹果7.5W、小米7.5W、索尼9W、华为10W、三星10W等。只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向下兼容Qi,从而最大限度满足设备间的通用性。
没错,就好像Android系统和手机间的各种快充技术,Qi无线充电标准也存在“碎片化”现象。至于手机和充电器之间是如何进行“握手识别”的,则取决于硬件和系统两个层面。
软硬层面的识别
先来看看系统层面的限制,苹果原计划是让iPhone 8/X只有搭配自家AirPower时才能实现7.5W的无线“快充”,然而因AirPower上市无期而不得不在iOS11.2系统更新中解除了第三方授权无线充电器使用7.5W快充的禁令,而搭配其他Qi充电器时则只能享受5W的“慢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