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所谓“水课”留的结课作业,但是我觉得意义绝不止于此,所以把自己的窝窝头放在这里留个脚印,抛砖引玉吧!这是这个时代需要发声、力行的一个话题。正文伊始:
我们自五四运动以来,学习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在大学引进了西方的学科教育体系。文科理工科分门别类,专业细分。这种体系沿用至今,在我们很多人的大脑中早就习以为常,成为普遍接受的再也正常不过的事实。
但是它所带来的积弊也是异常沉重的。文科理科之间的鄙视链条与偏见、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造成的性格缺陷、面对扑面而来的人生问题消沉迷茫却没有伟大的思想力量掌舵和指引、缺乏深沉有致的生命情感等等。
对于这一切,想必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切身的感受。现而今流行起来的 “跨学科思维”的理念,包括各领域为何难出大师等。我想其背后所反映的是我们对教育体系其积弊的清醒认识和改变的决心。
因此,在高校体系的学科安排上,理工科专业开设中国哲学、美学与艺术欣赏课程便是一个好的切入口,我觉得最好是要上升到哲学高度,由人生经验丰富,立意高远,可以担当人生导师的老师来担当此任。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便捷将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大师请到每个人的身边。
它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放在进行专业细分学习之前。因为大学生的这个时期,正是充满迷茫,人生态度发生转变的转型时期,其意义影响深远!
理工科专业开设中国哲学、美学与艺术欣赏课程的意义,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点。
其一,理工科专业迫切的需要人文关怀,它应该成为指引我们的人生态度的旗帜之一;其二,艺术帮助你我感受人生的真谛,帮助我们拓宽人生意义的广度和深度。下面我逐一表述下自己的粗浅理解。
第一点,传道应该在授业之前,也贯穿始终。理工科专业迫切的需要人文关怀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态度。
我为什么说理工科专业迫切的需要人文关怀来指导我们的人生态度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去思考现代大学教育的真切目的是什么?我所理解的现代大学教育实际上是新时代的“扫盲”活动吧。大学教育更应该做的是多学科联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传道应该在授业之前,也贯穿始终。
成为一个精神和思想更加独立完备的人的教育我想是要比所谓的替国家培养专业化人才,实则啃着西方流传多年的老掉牙的专业教材偏安一隅,充满着狭隘和短视要好得多。
我不否认正是在细分领域的学科之下,一些学校老一辈学者为国为公,在学科专业上无私奉献,其精神财富激励和影响着青年学者和一代代年轻的学子(这其实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形式),在专业上有所深耕后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同时环境氛围滋养了在专业上天赋非凡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做出成就的一些天才选手,如华为的天才少年-稚晖君等。
这是好的一方面,但是糟糕的一方面或许更为显著。我们不妨把眼光从那些佼佼者的身上移开,去看看遍布全国的成绩平平无奇的其他兄弟高校。学子的众生相是如何,除去可以宣科一些课本的专业术语、据书中的固有理论做一些题目之外,又真正学习和体悟到了什么?
我们必须清楚:我们在科学中,不等于在思想中;我们在知识中,不等于在智慧中。(这是亲爱的wonderful说的哈哈,我太认同啦)。
在理工科专业开设中国哲学、美学与艺术欣赏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学校的实践培养应该明确:人的培养是目的,专业的培养只是工具。我们是人,不是生产线上空的等待填充的容器。就我们学生本身而言不能把自己当人去学习,生活是很痛苦的。
艺术和哲学是站在同一高度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它或许是开启这扇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
从中国哲学、美学与艺术欣赏开始,人文关怀的真实融入就是对人最好的培养。王德峰是我特别敬仰的一位教授。我很认同他的一个观点:教育不是一个被动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它是指向未来的事业。教育是表达一个民族的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的事业。所以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人文关怀。
什么是人文关怀?王老师说: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怀,就是对人生意义的关怀,就是对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关怀。就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各行各业需要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这个民族就没有文化生命,这个民族只有一种话语体系叫功利主义话语。无论是个人功利主义还是集体功利主义,都是功利主义。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它的生命理想。
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有资格被称之为读书人,不然也就在所谓“象牙塔”混了几年日子罢了,只是多了一张遮羞布的文凭而已。
一个在融洽的人文关怀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他(她)必然是有思想有抱负有情怀有实践动力的,而且这个动力是内生于己心,源源不竭的。他(她)必然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好的改变,顺应大势并且会汇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潮流中去。
这才是新时代教育发展应该有的一个良性循环。你不妨举目四望,给各行各业带来良性向荣改变的人哪一个不是如此,是那些利己主义的资本和复刻机器吗?
功利教育生产出的是一批批高效的复刻机器,而人文精神才能孕育出“给岁月以文明”的、让人类文明通往未来的人。
但是在现阶段的开展和学习的现状是令人惋惜的!不仅仅是大多数学生的态度,认为这就是一门可以玩耍摸鱼、毫无实际用处可以混学分的水课;就连安排课程的老师和领导们,亦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本来就是接受着这套时代选择带来的畸形体系一路走来的。
(注意我并不是在否定这个体系,我的观点是时代和国家人民选择这个体系是客观的历史选择,或许它就是我们国家在苦难深重之际的最优解,但是对于其中与我们中国本真不相容的畸形部分,它的改变应该是刻不容缓的。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下的弊端本质,让我们的“中国梦”实现的更快)
有些东西是生根生髓的,要改变缺失困难至极。你从老师之间的各种鄙视链,文理科之间的鄙视链、学生现状、学科现状与发展就完全可以看出来。它影响甚至决定最终的决策,它还一定适应现今瞬息万变的现实发展吗?
因此我们更应该主动走在改变之路的前列,带着承托华夏复兴国运上升的责任和决心,这不是假大空,有些改变总是要有人做的。化大为小,落实到具体的、自己可以马上去实践的行动和积累上。燃起自己的一缕“星星之火”,做一个觉悟者。用身体力行感染更多的同龄人,从而在现实中去创造更多的美好改变!
当我们从中国哲学中、从美学与艺术中领会到这种大智慧,能让心安。不是头脑理解,而是心的“feel”。从心灵深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种人文关怀,每个人的格局超越现在功利和僵死的模式,那样的学术研究必然是一番新的气象!
设想一下:追逐必要的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当所有的医生心中真切地装着“救死扶伤”四个大字;当所有的商人心中真切地装着“童叟无欺”;当所有的学者心里真切地装着“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这会是多么美好的时代。
用现在的功利眼光看确实遥不可及,但是当我提到的这种人文关怀广泛而热烈地洋溢在每一个校园,洋溢在每个人的心田深处,那么培养出来的一代代青年人必然会让这个愿景越来越清晰!
第二点,艺术帮助你我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帮助我们拓宽人生意义的广度和深度。
人生的真谛就在生活中,而伟大的艺术作品就是生活的凝练和升华。它在表达真实生活的同时立意高于生活。(如果你只是游走于现实生活这本大书,固有真实致用的经验与常识,但是很难上升境界层次,不成体系,离智慧尚远。)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痛苦或幸福的根源,就应该去读文学,读人文经典,去进入艺术作品的世界。
“术”与“道”,哪个对于人生更重要?必然是“道”。安排自己的生命,安顿心灵困顿与迷茫、奠定人生态度与目的之大道。我们更多需要的是“道”的滋养,需要的是生命情感的调试与升华。
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它首先解决的就是人生问题。艺术也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不是陈丹青之流冠以*的货色)其立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入领略它必然在高维对我们的人生予以指导。
我们这一代最缺失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改变。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让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模式,按着社会舆论的、家长的期许,按着这个体制循规蹈矩的一步步上来。弱化了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于是当除去学习之外本该直面的人生境遇一一出现,面对挫折与挑战、失意和无奈,亦或是青年该有之迷茫,有些人会选择在沉沦中逃避,有些人甚至抑郁心疾缠身。
研究生博士生内耗严重。当局者迷,这种内耗很难察觉。你会觉得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应该去做,好累想休息。闲下来做一些自己热爱的、值得长期发展充实的事情,但是往往闲暇下来又只会刷沙雕视频,或是刷视频看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来满足获得感。
面对现状无力又无奈、被巨大的虚无感笼罩、熬夜睡眠不足、社交圈子小、僵化而机械的重复劳动,换汤不换药、不情愿地沦为横向工具牛马,论文灌水枪、在没什么创新的“伪创新”中燃烧自己,发光发热、越焦虑越卷,越卷越焦虑……
回看我们的校园:近些年来研究生、博士自*跳楼的消息频繁传出。因为抑郁成疾,无法面对当下遇到的压力挑战,无法解决自己心灵的困顿,走向极端;基本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缺失,共情能力的缺乏造成人间悲剧。比如复旦大学投毒案,仅仅因为小的摩擦,一念之差误入歧途,酿成的悲剧毁掉了自己的光明未来,毁掉了两个家庭……
不一而云,我不是想要去怪谁,但是确实会觉得学校教育少了许多东西,如果这部分自己没有意识去补充的话,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帮得了你。
这部分便是安顿心灵的智慧,要习得这部分你唯有走进中国哲学的殿堂,与千百年来的智慧先贤,人文经典对话,汲取养分和精华来滋养自己。孔孟儒家经典,老子《道德经》,逍遥庄子,禅宗六祖惠能留下的唯一一部中国人所著并且广为流传的佛经《坛经》,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心学的灿烂智慧……都是我们必须要去拜读和领悟的伟大经典。可惜这些先辈们留下的精华宝藏还在蒙尘,因为一些原因遗留在了偏僻的腌臜角落,被一匹唤作“迷信、落伍与无用”的脏布巾遮得严严实实。
我相信千百年来科技水平确有天渊之差,但是心灵的困顿和欢愉是相通一致的。伟大的经典作品其内涵情感,能传递给我们千百年来人们共情的心灵感受。
对于人之一生所遇到的痛苦和幸福之根源,千百年来的智慧先辈们思想的光辉何其之灼,立意格局又是何等的旷达高远。如果能学习和领会其中一二,人生态度必将改变,人生意义的深度和广度将会是何等的气象。又怎会做出前面所举例子的行为,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深入经典当中我们便能反观自己所处的层次,领会先哲们的智慧境界和对于人世间美的探索,他们对待生活中痛苦和幸福的方式必然能给予我们启迪。我们会变得更自由自信,褪去浮躁,平静勇敢。抚平生活中的朵朵逆浪,回归生活本身,感受享受生活的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