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高一,寒假开学后就要选课了,3 1 2模式下,我该让她自己选还是我给她选?
呵呵,一看留言,就知道题主是“望女成凤”的家长代表了。我是高中老师,对题主的建议是:在学生选科这个问题上,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谁的地盘谁做主,谁的事情谁做主,免得费力不讨好,还有可能落埋怨。
那么,在“3 1 2”模式下,学生如何选科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对全国高考模式的有关情况了解一下。
现在全国并行的高考模式有三种,“3 综合”模式(西藏、新疆等);“3 3”新高考模式(沪、浙、京、津、鲁、琼);“3 1 2”模式(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
“3 1 2”高考模式有什么特点呢?这种高考模式与老高考模式(3 综合)相比较,增加了考生选科的自由度,并非原来的要么大文,要么大理的选择。但是与“3 3”新高考模式相比,选科的自由度小了一些。“3 3”的选科组合可以达到20种,而“3 1 2”新高考模式的选科组合只有12种,比“3 3”模式少了8种。
为什么比“3 3”少了8种呢?原因就在于这个“1”(物理或者历史),把学生分成了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阵营,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选科之前,首先要从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中选择一门,然后再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门学科中任选2门。
在这种模式下,高考成绩使用卷面原始分的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使用等级分的是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为什么物理和历史不使用等级分呢?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学生已经被分成了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阵营了,你选择了物理就不能选择历史,选择了历史就不能选择物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这两个大阵营中的物理和历史是各自为战的,井水不犯河水。
选科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1、自愿与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选科的时候基本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学校和老师极少进行干预。但是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因为师资和校舍的限制,每所学校确定的选科组合并不一样。也就是说,不见得每个学校都能开设12个学科组合,因为有些组合学生数很少,而教师和教室数量不足的话,一般就不开设。
学校在组织学生选科之前,都要召开学生会或者家长会,对选科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新高考的政策。政策了解之后,学校再把高一上学期的历次统考成绩发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自行确定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学校在此基础上,对选科组合进行汇总梳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出若干组合类型。也有一些学校直接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几种组合。比如重点高中“物化生”组合的班级很多,普通高中“政史地”组合的班级比较多。
2、兴趣爱好与位次排名相结合。
在选择物理或者历史的时候,主要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因为这两门课使用原始分,不涉及等级分,与位次排名没有直接关系。
我觉得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没有什么难度。因为物理是典型的理科,需要强大的理科思维才能学好,历史则是典型的文科思维。多数人的思维一般具有倾向性,倾理或者倾文,少数学生同时具有强大的文理科思维。
在选择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时候,可以参照兴趣爱好和位次排名的原则进行选择。因为这4门课程的高考成绩使用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就是把全省选考某门学科的学生,按照高考试卷原始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一定的赋分规则,计算出每个考生选考科目的等级分。因此,选考这4门课程的时候,重点看看自己在历次统考中的位次排名情况,优先选择排名靠前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