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孩子们的“超长假期”即将结束。本周三(2月15日),沪上约165万名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期,这也是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开学季。今明两天,正值返校日,由于上学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网课以及经过春节、寒假的“放飞”,迫在眉睫的开学,成为不少孩子乃至家长的烦心事。
没做完的寒假作业、重新加快节奏的紧张求学,应该如何面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胡满基分别为不同年龄段的家庭带来心理疏解的妙招。
马上开学,面对没写完的作业——
【家长篇】
当家长面对孩子开学在即,还剩许多作业未完成时,心情或许比孩子还抓狂,免不了埋怨、责备、甚至责罚。然而,家长的这些情绪和“促进”措施可能对部分孩子的确会起到临时的促进效果,但更多的会加重孩子烦躁的情绪,不但无助于促进完成作业,反而适得其反,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对立的情绪和行为,亲子矛盾可能也会不断升级。
【孩子篇】
因疫情,不少孩子较以往度过了一个“加长版”寒假,加上社会面放开和春节的加持,大家享受着假期带来的放松、开心,甚至久违的旅游度假。而随着开学的临近,孩子们意识到作业还剩一大堆,心里真是着急起来了,担心开学交不出作业受到老师的责备。部分同学可能还有对校园人际社交的担心紧张、对学业落下的压力,在新老困扰的叠加下,心情可想而知。担心、害怕、矛盾……如果父母还在不断催促、责骂、严罚,面对开学的心情会更沉重,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厌学、拒学现象。
面对以上情况,双方应该如何尽快调整心情,从而相对轻松、顺利地迎接开学、适应校园生活呢?
知己知彼,让开学不再是烦恼
【家长篇】
第一,需要了解孩子当前的状态。如假期前的学习整体情况,网课是否影响到个人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如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大部分孩子较疫情前与电子产品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受控制到使用过度。需关注孩子是否已经产生诸多连锁效应:专注力下降、学习效率下降、社交困扰增加、兴趣爱好明显减少;如孩子的情绪状态,是否已经存在对学习、社交、或其他学校相关的压力及焦虑情绪。
第二,应该重视自我情绪管理,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情绪具有感染性,家长负面的情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自责、焦虑、烦躁、易怒等不但不利于推进作业,反而更加无心学业,甚至出现对抗行为,如玩游戏、刷视频、睡不着、吃不下、没动力、没兴趣等。相反,家长稳定的情绪会让孩子内心更安定,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需要完成的事情上。
第三,做孩子情绪的容器,提供有效帮助。可以尝试积极诠释孩子的焦虑情绪,肯定其对自己的积极期待。如果察觉到孩子在掩饰作业的实情,不要过早评判、责备,而是针对性提供帮助,一起商量解决当下的困扰。应协助孩子调整相对规律的作息、饮食,从生理层面适应开学生活。
第四,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提高亲子关系质量。从事情的积极面来诠释、解读孩子负性情绪背后的想法,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正向的关心、支持,同时,家长也在起榜样作用:如何积极辩证地看待当下负面、压力的处境。同时,要尊重与信任孩子,尤其对于初中生,家长需要更多地听取孩子对作业推进的计划,以恰当的方式督促而不是迫使孩子写作业,如果真的完不成作业,也应让其体会到自我的负责。
第五,必要时尽早选择精神科就诊或心理咨询。如果孩子当前的情绪、行为,或面对开学感受的压力已明显影响身体及精神状态,甚至出现厌学、拒学现象,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评估,尽早干预,避免问题变得更糟糕。
【学生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帮助整理未完成的作业,尽量帮助孩子规划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实在尽力了还是完不成,家长有必要帮助安抚、缓解焦虑、害怕的情绪,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的假期之初就做好学业和作业的进展规划。
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应由其自己盘点作业,根据现有时间做好任务管理,将作业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好分类。对于没有完成的部分,开学后应如实与老师沟通交流,做好受批评的心理准备。家长也可以告知孩子,没有完成寒假作业可能会受到批评,但可能不会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更重要的是,尽快调整好日常作息,规范电子产品的使用,准备好新学期的学习用品,在身心层面迎接开学的到来。如果返校时已经产生情绪困扰,应尽早求助父母和学校的心理老师,碰到自己应对不了的内外压力时,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