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老师常强调的是阅读。阅读培养学习兴趣、阅读带来语文的积累、阅读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阅读就像一剂良药,能让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于是很多家长就开始把阅读重视起来了,给孩子买书、拼孩子读书的数量、甚至以眼睛片的厚度来判断孩子是不是一个小书虫。这样的阅读行为,往往给学生带来的就是阅读和学习的负担。事实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并没有得到什么知识拓展,他们只是在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学习任务。
那什么样的阅读行为,在小学阶段,是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呢?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对文字的掌握能力、家庭教育氛围都不一样,自然对阅读的感受就不一样。正常的一个阅读习惯就是:小学生能够主动找书读,明确自己的阅读喜好,在阅读完有一点思考和感想,这就已经是对语文学习特别有帮助的阅读行为了。不过大部分同学都不能做到自己去找书读,比如找书,拿手机打游戏更有意思。
家长在阅读这件事上,应该做孩子的朋友,不是当孩子的读书监工,就像伴读一样,真正在阅读过程中,言传身教。有读书氛围的家庭,你很少看到家长刷手机,而是可以和孩子高谈阔论,共同阅读,彼此分享。小学阶段的阅读培养,家长把握2个关键阅读原则,谨记不在量多而在精读的目标,精而思考,博而笃志。那么究竟该怎么具体把握这两个原则呢?
1、 精而思考,通过阅读锻炼听说读写
我们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通常是一种盲选式阅读,也就是小学生自己没有什么主动权,都是老师和家长给孩子的分享。孩子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体验文字传达的共情,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但是要从阅读中获得怎样的写作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同学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他们还处于一个模仿阶段,到了中学,我们需要学生明白三件事:你为什么阅读、都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也就是通过阅读,我们提高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4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