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作为一部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起来朗朗上口,还颇具教育意义,绝对是爸爸妈妈给孩子早教的必备教材啊。
但就这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却是让国人争论了上千年。
有人赞成。说人心本善。其中以孟子为代表。孟子曾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见人心皆善。那么为什么会有坏人呢?那是因为后天的环境,以及外界的因素造成的,与本性无关。
有人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人性本恶。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荀子,为此,荀子还专门写了文章《性恶篇》。就是为了批驳孟子的性善论。
后来的厚黑学大师李宗吾很赞成荀子的说法。他说:你看,小孩在妈妈怀中吃东西。见哥哥走来就立马动手推他打他,这不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吗?
历史上,两方辩论了上千年,双方都是人才济济,可都说服不了对方。
这个话题吵到今天,科学告诉你,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也许和一个人遗传的因子有关系。老子的脾气暴躁,儿子基本大概你不会是心平气和的。
那么,“性本善‘’是不是应该解释为性本向善更为合适呢?
立马有人反驳说:“你这不是扯的吗?那个河南的幼儿园老师。因为和同事有矛盾,竟然朝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下毒,这还叫性本向善?向善个屁呀。”
稍安勿躁。这里说的性本向善。并不是指佛家所说劝人善良,劝人做好事积德行善的意思。
“善”在这里指的是“好”的意思。性本善,就是生下来向往好的东西。什么是“好”的东西?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好”不就是满足自己的*吗?
直接点其实就是那些得到了让自己舒服的东西,做出来让自己内心满足的事情。你内心想积德行善,你此时*是什么?行好事,帮助别人才能满足你此时的*。
再说那个向孩子投毒的幼儿老师。他投毒是为了满足自己报复的*。虽然这是个畜生的行为。但是他就是内心追求满足自己报复*,向他自己的那个“善”罢了。虽然这种“善”在我们看来是变态的,禽兽不如的,该千刀万剐的。
所以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不过是说:人一生下来,他表现的行为所代表的本质本性,就是为了追求满足自己内心所需要的不同*罢了。
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一颗种子,每一颗都不一样,优劣各不相同。后天的环境固然有所影响。但有些性状特征早已被刻在这种子的基因中了。
那个投毒的幼儿老师。就是个天生的坏种。
以上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