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说:太阳光到地球需要8分钟。那这个时间是咋来的呢?
实际上,这个时间准确来说是8分20秒,更准确一点是8分17秒。这个结果其实很简单,就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1.5亿公里,除以光的速度3*10^8m/s,就可以得到。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太阳表面是不产生光子的,太阳向外辐射的光子其实是太阳内核产生的,实际上一个光子从产生到传播到地球,大概需要14万年的时间。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太阳核聚变反应在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天体,科学家把它们分类为恒星、行星、卫星等等。但实际上,分类其实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比如,冥王星曾经就是九大行星之一,后来被降级了,如今太阳系是八大行星。
分类的变化其实是科学家对于天文学的认知在发生变化。如今我们知道,在宇宙中,有一个关键因素会决定天体的分类,这个关键因素就是:质量。因此,就有了"质量为王”的说法。恒星有一个最小的质量门槛,这个门槛就是太阳质量的7%,低于这个值,就无法成为恒星,高于这个值,就可以成为恒星。
如果从本质上看,为什么高于这个质量就可以成为一颗恒星呢?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物极必反,就可以很好的概括这个事。我们知道,引力和质量有关,但天体的质量巨大时,引力也会非常大。就拿太阳来说,它占据了整个太阳系99.86%以上的质量,是绝对的主宰。
太阳的引力牵引着太阳系内的天体,同时也在挤压自身。如果没有任何的斥力存在,那么太阳应该会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点。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是因为太阳在挤压自身的过程中引发了核聚变反应,核聚变产生了对外的压力,和引力形成了动态平衡。那为什么会促发核聚变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