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天安门城楼,是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辉煌建筑了。岁月几经更迭,它也始终屹立。
1949年,它还亲身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悬挂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成为中国人心中最有意义的建筑之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建国之后,天安门曾经秘密拆除又重建过,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敕令新建皇城。皇城的正门,就取“承天启运”之意,名为“承天门”。朝代更迭、炮火雷击,承天门也几经损毁。
后来,清朝统治者在一片断壁残垣上重修皇城,保留了承天门,但是改名为“天安门”,始终屹立,成为明清两代的皇门。天安门,也是现在的中国人更熟悉的一个称呼。
1949年,*等早期*登上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场景,时至今日也令人心潮澎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还有天安门城楼的图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只是这个时候,天安门已经因为年久月深的风雨侵蚀和战火纷扰,出现了多处损坏,建筑结构也出了问题,甚至出现建筑下沉的现象。
天安门城楼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了数次修缮,重建了城楼上的木建筑,加厚了城墙等等。但是这些,也是治标不治本。
1969年,河北邢台的一场6.8级地震的波及,对于天安门城楼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此时的天安门城楼,损坏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加固处理也是无济于事。
每年的国庆,我国的重要*都会登楼观看典礼,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进出,如果发生意外,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于是国务院下发命令:全面拆除天安门城楼,再在原址基础上重建。*还对此提出了方案:新建的天安楼,务必要按照原有的规格和结构来建。
于是在拆除之前,工作人员还对于原有的建筑进行了大量的勘测。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有城台和城楼两部分,汉白玉石须弥座。
城楼上还有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勘测的时候,有几根已经朽坏得摇摇欲坠了。地面是金砖所铺,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覆有黄色琉璃瓦,城楼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
这些都被重点记录下来,作为新图纸的原型和参考。而每一个木构件也被排了编号,尺寸和结构都记录在册。
勘测之后,旧城楼的部分拆卸工作,仅用一周就完成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重建天安门城楼了。
这一次的整修,是建国以来翻修天安门城楼最彻底的一次,目的就是杜绝其安全问题,还要保持原有的风貌不改。这可是个难题。
天安门城楼数次重建于明清时代,工艺复杂,图纸也已不见,凡事需得自己多琢磨才行。
于是国务院聚集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一起完成,并且没有将重建工作承包给外国的公司,而是委派了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