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人们发现一件怪事:威严又显眼的天安门,居然被一层层包围了起来。
谁也看不见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能听到建筑工地常有的隆隆声。
几个月过后,这些遮挡一道道撤去。映入人们眼前的天安门还是往日的模样,但不同的是:这几百年不变样的天安门城楼,好像“长高”了。
木头做成的城楼怎么会长高?这几个月里,天安门广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重建前的天安门城楼
一、必须修缮的天安门其实,许多人的猜想并没有错,天安门广场上确实进行了重建城楼的工程。
那么,为什么突然要重建天安门城楼呢?
自从1949年,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顺利举办之后,天安门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国徽上的设计中包含天安门城楼的图案,足以说明不能把它和普通的建筑物一同看待。
再加上,每到每年的国庆、劳动节,重大典礼中国家*都需要登上天安门城楼,说明天安门城楼已经是我国的一种象征。
因此,保证天安门城楼能正常使用,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天安门城楼从顺治八年(1651)建成,到1970年为止已经经历了整整三百多年的风雨。
自它建成开始,经历过无数次的修缮。
但天安门城楼这座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等到1970年时,还是出现了立柱腐朽、梁架朽裂、天花板倾斜、角梁脱位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且,三百年来发生的多次地震对城楼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连屋顶都经常会漏雨。
此外,1966年河北邢台还发生了一场7.2级地震,波及到了北京。
对于年纪大了的天安门城楼来说,损坏了它的结构,更是雪上加霜,。
重建中的天安门城楼
当时,经过专家鉴定:
在现有的条件和技术水平下,如果不对天安门城楼进行大的改造,只是小修小补的话,要维持城楼的牢固,那么几乎是不可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因此,国务院1969年下达了指示:拆除并且重建天安门城楼。
在做出这个决定后,相关工作人员还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方案:
其一是全部保留旧城台,城楼仍旧保留木结构,并且对木结构做出适当的加固。
这是最能保留天安门城楼原貌的方案。
但是在冬天使用木结构施工,要面临木料容易损坏,雨雪寒冷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难度非常大。
其二是只保留原来的旧城台,但把城楼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比较中庸的设计;
第三个方案则更加激进,提出整个城台和城楼全部拆除后再重建,而且还要把城台建成防空洞。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来施工的话,到时候人们所看到的就完全是一座崭新的城楼。
经过多番思考后,周总理最终决定采用第一个方案。
这样,在保证安全和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天安门城楼原本的风貌,保留历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