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墓壁画)
搬家、避暑的幕后玄机
以前看李治的传记,开篇部分写: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的东宫。怎么会是东宫?东宫不是太子住的地方吗?都贞观年间了,李世民还住东宫?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皇帝住的太极宫依然被李渊占着,李世民尽管当上了皇帝,也只好继续在东宫待着。有实权的人住更差的地方,没有实权的人睡更好的地方,李世民当然不乐意了。一国之君,在东宫处理政务,名不正,言不顺,不行!必须让老爹挪窝。
把李渊安置在哪里比较好呢?住东宫?不可以的!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已经被立为太子,他才是东宫的主人,你让太上皇借宿在孙子的宫殿里,怎么行?这样吧,李渊去住昔日的秦王府,也就是太安宫,反正太安宫没人住了,空着也是空着。
无奈之下,六十四岁的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来到了李世民当王爷时的住所。他心里的落差肯定很大,从五星级总统套房搬到了三星级亲王间,居住条件、服务设施降了好几个档次。俗话说成王败寇,李渊又能有什么办法呢。监察御史马周看不下去了,上书李世民:“太安宫乃在宫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为卑小,于四方视听,有所不足。宜增修高大,以视中外之望。”太安宫面积太小了,李渊好歹是您的父亲,是不是应该扩建一下。
(大明宫玄武殿遗址)
此外,令马周不满的事情还有贞观六年的避暑,当时李世民患有气疾,每到夏天就非常难受,决定到九成宫避暑,九成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最初叫“仁寿宫”,后来改为“九成宫”,这里青山绿水、凉爽宜人,是躲避溽暑的好去处。为了减轻气疾带来的痛苦,李世民带领大队人马移驾九成宫。那李渊呢?在长安待着呗,好好沐浴骄阳。儿子开开心心避暑去了,把老父亲留在烈日下,实在是说不过去,有违孝道。身为皇帝,要为天下臣民起表率作用。马周就劝李世民不要去九成宫,你也在长安待着,太上皇年纪大了,还应该早晚陪他吃饭。李世民根本不听,还是一个人去九成宫,不带上李渊。
后来唐太宗有没有带太上皇避暑、给他修宫殿呀!有的,但是在老父病重的时候。李渊正躺在床上,有一天没一天了,使者突然传来消息,太上皇!皇帝邀请您去九成宫避暑。李渊听后非常不满,我都病成这样了,还怎么去九成宫,孱弱的身体,哪里受的了路途上的颠簸?成心的是吧!而且仁寿四年,隋文帝杨坚就驾崩在九成宫,他是开国皇帝,李渊也是开国皇帝,身体好的时候不叫他去,现在快不行了,让他重走隋文帝的老路,这不是咒他早点死吗?
(冬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
新宫殿的位置也已经定好,正在施工,名字叫“永安宫”,和前面的事情如出一辙,也是在李渊病重的时候才开始修的。等到太上皇驾崩了,永安宫还没建好。李世民说算了吧,太上皇都死了,宫殿修起来也是浪费,直接烂尾。二十多年后,唐高宗在原址基础上修建大明宫,此后大明宫成为唐帝国的核心区域。
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大明宫遗址公园,其中大部分地区都是免费开放的。曾经辉煌宏伟的亭台楼阁,如今只剩下一处处荒凉寂寥的遗址。岁月在指尖走过,不知不觉,就是一千三百多年。大明宫的正北是玄武门,这个门是不是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地方?答案是否定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太极宫的北门,政变发生时,大明宫还没有修建呢。
不满与批评
除了居住环境变差,李渊晚年还时不时要被儿子批评。裴寂是唐高祖的心腹之一,两人关系特别要好。武德六年,李渊封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赐宴于含章殿,君臣二人非常高兴。喝着喝着,裴寂突然跪下来,请求告老还乡,李渊当场流下眼泪,怎么都不肯,他说:“今犹未也,要相偕老耳。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我们俩可是要白头偕老的!真是一对好基友。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上位后,裴寂这个上皇旧臣很快便遭清洗。李世民把他免官,放回老家。裴寂舍不得太上皇,也舍不得离开繁华的长安城,恳求留下,被唐太宗断然拒绝:“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要不是太上皇罩着,凭你那点微薄的功劳,哪里当得上宰相!后面说武德年间纲纪败坏,腐败频发,不仅仅只是对裴寂的不满,也表现出李世民内心深处对高祖的不满。身为皇帝、一把手,李渊肩上的领导责任是逃不掉的。回老家没多久,裴寂又犯事了,李世民把他流放到静州,经过两轮打击,裴寂心力交瘁,一病不起。而李渊不仅被李世民间接责备,还痛失基友,颇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