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后,吴三桂及直系子孙被剉其尸骨、传示各省。而被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爱妾陈圆圆,更是不知去向。有关陈圆圆的下落,众人说法不一。
有人说她已投湖自尽,还有人说她逃离世事,更有隐居之说。
不管怎样,在世人眼中,吴三桂后嗣已被满门抄斩,绝无血脉存在于世。无论是之后的清史,还是诸位学者之著作,都找不到吴三桂及家人的一丝消息。
直到2010年,爆出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的马家寨,居然发现了吴三桂和陈圆圆以及吴氏后裔的墓穴。难道吴家当年没有被清廷斩草除根?吴家还有子嗣流落人间?
那么,当年是谁救了他们?后来,他们又是如何隐姓埋名三百年不被人知的?
少年郎从戎,辗转成降将1644年,满清入关,吴三桂成了此次事件的主要角色。
当时,大顺军攻破北京,大明帝国岌岌可危。清廷趁机大举出兵,意图进攻关内。清廷没想到的是,在进攻路上,巧遇明总兵吴三桂。
吴三桂生于绥中,长于锦州。作为地道的辽西人,吴三桂的身上不仅有辽西特有的文化基因,还有辽西人的忠勇、强悍,甚至狡诈。
其父吴襄以养马见长,并官至总兵。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也是明末辽东军事集团主要将领。此外,吴襄还是宁远卫世将祖家的女婿。
吴三桂自幼苦读经传,善于骑射搏击。当他读《汉记》时,便立下成为“英雄”之宏愿。吴三桂16岁中武举,17岁独骑救父。在一众名将的影响和自我努力下,吴三桂很快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武将。
崇祯五年,吴三桂随父出征,剿平山东孔有德叛乱。经此一战,吴三桂一跃成为明朝战将。崇祯十三年,吴三桂驻守杏山堡要塞。也正是在这里,他初创多尔衮,力挫清军锐气。崇祯十四年,吴三桂独自押运军粮,解救锦州祖大寿被围困之危。
在他镇守辽西期间,更是屡次拒绝清廷诱降。不仅率军驰援勤王,更击退了窜犯京畿之敌。
由此可见,吴三桂也曾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当然,明帝崇祯对吴三桂也很恩宠。年轻的吴三桂不仅独自管理山海关军政事务,更是被加封为“平西伯”。
1642年2月,明松山守将夏成德开城降清。之后,杏山、塔山等地相继落入清人之手。也正是从这时起,大明王朝苦心经营的防线逐渐被清兵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