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于公元25年建国,经历了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四朝,从第五代汉安帝时代开始,出现了宦官、保姆与外戚交替专权的乱局。
面对政治的日趋败坏,一批读书明理的知识分子,承担起社会责任,被称之为“清流”。他们用自身的名节抗争腐败的政治,承担匡危扶倾的社会责任,最终让东汉政权在无道昏君辈出的情形下,仍苟延残喘百余年时间。
在东汉的清流运动中,第一位以高位而殒身的,就是太尉杨震。
杨震祠
一、杨震之死得罪权贵
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经执政的邓太后同意,杨震担任司徒(即丞相)职务,时年61岁。两年之后,转任地位更高的太尉。
汉安帝十三岁即位,然而,邓太后一直把持朝政,任用自己的兄弟邓陟为大将军辅政。汉安帝受制于邓太后,无人可依靠,便依靠保姆王圣、宦官李闰等。等到邓太后一死,保姆与宦官沆瀣一气,在皇帝授意之下诬蔑邓氏,邓陟等自*。自此,史书称”内宠专横“,倾摇朝廷。拉开了东汉宦官干政,与清流斗争的序幕。
有人向杨震推荐宦官李闰之兄,让杨震辟除其为官,并声称这是皇帝的旨意。杨震严词拒绝,说,”如果是朝廷让三公府辟除官员,请尚书台发诏书。“同时,汉安帝阎皇后之兄阎显也把自己的亲信推荐给杨震,杨震并不任用。由此,杨震遭到外戚阎氏和宦官李闰等的嫉恨。
东汉时期宦官当政
多次犯颜直谏
汉安帝亲政之后,宠幸保姆王圣。王圣的女儿伯荣可以出入宫廷,帮助官员传通消息,请托贿赂。杨震对此极为反感。
他上书直言,说保姆王圣出身贱微,虽然养育汉安帝,有”推燥居湿“之勤苦,但是前后获得的赏赐,足以报答她的劳苦。但是王圣贪得无厌,帮助官员谋取利益,收取好处,扰乱了朝廷的行政秩序,应当将王圣从宫廷中赶出去,和伯荣一起不得再进入宫廷与枢机重地有所往来。
汉安帝接到杨震的奏疏,并没有认真处理,而是拿给王圣、伯荣等看,内宠们更加愤恨杨震。
此时,伯荣嫁给朝阳侯刘护的从兄刘瑰。因伯荣的关系,刘瑰承袭了刘护的朝阳侯爵位,并且得到侍中的头衔,可以出入宫禁,参与机要。杨震深疾之,再次诣阙上疏。
杨震在奏疏中说,刘护的同胞亲弟还活着,没有能承袭爵位,而刘瑰仅仅因为是皇帝保姆的女婿,没有任何功劳,就承袭从兄弟的爵位,还位至侍中,这样的政治行为”不稽旧制,不合经义,行人喧哗,百姓不安。“
煌煌大汉
这一次,皇帝根本就没有搭理杨震,而刘瑰封侯已成定局,杨震的奏疏留中不报。
不久,汉安帝宠幸王圣等又有了新动作。在洛阳城内津城门内,给王圣修宅第,将两个宅子合二为一,超过应有规制,且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当时,正值盛夏,为修宅第迫使数十处工匠攻山采石,耗费巨亿。而宦官樊丰等人,又请托州郡,卖官鬻爵。
杨震再次上疏极谏。王圣、樊丰等人看到杨震多次切谏并无丝毫效果,于是更加肆无忌惮,伪造诏书调发国家由大司农管理的钱粮,大匠管理的工匠材木,各自为自己家建造私家园林、住宅、别墅等,役费无数。
河间百姓赵腾,看不惯宦官内宠横行无忌,诣阙上书,指陈政治得失。汉安帝大怒,以罔上不道的罪名,抓捕赵腾。而杨震又上疏解救赵腾,希望安帝听取民意、广开言路。然而,安帝终究下令让赵腾伏尸都市。
此后,杨震又借地震等灾异,多次上疏,言辞越来越切至,而汉安帝却不加理睬。樊丰等人虽然侧目愤怨,因杨震是名儒又是高官,不敢擅自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