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西藏特派记者 樊 巍 单 劼 李洁祎】编者的话: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境的詹娘舍哨所,曾因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后勤保障难度极大而为人所知。近日,《环球时报》记者专程前往詹娘舍哨所探访扎根于高山之巅的边防官兵,却惊喜地发现,这座“雪山孤岛”如今的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物资运送也更为便利。大量物力的投入和新技术的应用已大大降低恶劣自然环境对边防官兵工作和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而这背后所凸显的正是国家对于边境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以及对边防官兵个人生活的关怀,我军边境一线后勤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必然带来战斗力的提升。
海拔4655米詹娘舍哨所的航拍画面。
“云中哨所”的艰难过往
詹娘舍之难,从它的名字便可得知,据詹娘舍哨所所在边防某团一名军官介绍,“詹娘舍”在藏语中意为“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这座挺立于海拔4655米高山之巅的哨所,四周均为85度坡度的悬崖峭壁,终年与风雪为伴、常年云雾缭绕,一年中封山期长达6个月,每年有200多天为雪暴天气,素有“雪山孤岛”“云中哨所”和“霹雳哨所”之称。
说起曾经的生活,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感触颇深。因为哨所依山势建立在雪山之巅,此前驻守于此的边防官兵只能蜗居于只有40多平米的山尖。哨所长年大风,以前官兵们在无遮蔽的哨位站岗时甚至只能腰拴背包绳,以防被狂风卷下山崖。
而更大的困难则在于,在詹娘舍的一年之中,大雪封山期至少长达6个月。在封山前,哨所会大量囤积粮食等生活物资,以及书刊等文娱用品。以度过漫长而又枯燥的封山期,在封山期内,不仅是物资匮乏,甚至连每本书刊战士们几乎都要看上两三遍。有战士甚至开玩笑说,待到“春暖花开”时,战士们连糊墙报纸上的新闻都能背下来了。
在那些被大雪困在山尖的苦痛岁月里,战士们只能通过背扛山上积雪,然后将雪融化成水的方式解决生活用水问题。2007年3月,战士于辉在取雪化水的过程中不幸跌落悬崖,班长靖磊磊随即带领人员下山营救,结果遭遇雪崩。在生死抉择的关头,班长靖磊磊、卫生员王鑫主动要求留下来照看于辉,把生的希望留给其他战友,最终三人壮烈牺牲,把名字永远镌刻在了雪山之巅。这些艰难与痛苦的过往,不仅留存在詹娘舍哨所一些老战士的记忆里,也停留在许多人对于詹娘舍哨所的印象之中。
既是戍边堡垒,也是战士港湾
当《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来到詹娘舍哨所,却发现如今的詹娘舍呈现出另一种震撼景象。哨所内处处都是后勤保障能力提升所带来的惊喜,“云中哨所”詹娘舍已不仅仅是守疆卫土的堡垒,更是为一线边防军人在孤峰绝壁上开拓出的生活港湾。
即便是位于海拔4655米的雪山之巅,现如今,道路也已经修到了詹娘舍哨所前。通往哨所之路除了最后一小段仍需修缮,其余大部分路况良好,就连大雪封山期,大量的生活物资也能通过汽车运送到哨所前,然后运用索道送到哨所内。
为了降低大雪封山给战士们巡逻以及训练带来的影响,詹娘舍哨所还依着山势修建了遮风挡雪的“阳光走廊”,走廊内挂满了我军英雄模范的照片和先进事迹,走在长廊内,宛如走进了一座小型的军史教育馆。
在哨所内,有限的面积也未能限制功能区的拓展。三层楼的哨所不仅有观察哨、宿舍、卫生间、洗漱间、厨房、储藏室、食堂、锅炉房、医务室等基本的工作和生活区,还开辟出了文娱室、图书室、军营网吧等娱乐休闲区。
在文娱室的一角,近些年在大型商场以及影院内随处可见的“唱吧”也被搬进了海拔4655米的哨所。跑步机等健身器材的添置,让战士们能在极端天气和有限空间的双重不利条件下持续开展锻炼。
驻守在詹娘舍哨所的边防班长常科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为了帮助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度过漫长的封山期,哨所内不仅布置出了温馨的图书室,还提供了桌式足球等多种娱乐方式,但是,平日里战士们在结束紧张和高强度的放哨警戒任务后,最喜欢的放松方式,还是打游戏。战士们不仅可以在哨所的军营网吧内玩几把“穿越火线”和“吃鸡”,还可以用手机连上哨所的WiFi玩上“王者荣耀”。“如果天气状况良好,哨所内的网速和一般家用宽带网速差不多,如果天气糟糕,网速会相对慢一些。”常科称。
除了在精神层面上进一步丰富战士们的生活,在最基本的物质层面,战士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在哨所的储藏室内,整齐摆放着青豆肉丁罐头、红烧牦牛肉罐头、红烧扣肉罐头、回锅肉罐头等各种口味的罐头,然而这不过是战士们外出执行任务时的口粮。平日里,战士们不仅可以吃到从山下运送来的新鲜时令蔬菜、水果和各类肉食,甚至还能通过一种自行开发的“生鲜配送系统”下单定制各种想吃的食物。在采访过程中,詹娘舍哨所的战士范昭府向《环球时报》记者演示了这套系统如何使用。打开平板电脑上的App后,界面上显示有水果、海鲜水产、乳制品等多个类别。点进水果区,战士们可以选择西瓜、黄桃等时令水果,以及榴莲、火龙果等热带水果,而在海鲜水产区,不仅有各种淡水鱼,甚至还有海虾和多宝鱼等各类海鲜,“很多鱼类我真的之前都没听说过。”范昭府向《环球时报》表示。
据范昭府介绍,这套配送系统一周会送两次菜,如果下单较晚,最迟也会在下周送达,而到了大雪封山时,至少也能确保两周送一次菜。虽然App上会显示商品价格,但是下单后,战士们只管收货,不用付钱。
在詹娘舍哨所采访的当天,《环球时报》记者就亲眼见证战士们用新鲜的食材和高超的厨艺烹制出一桌美味佳肴。在海拔4655米的云端,战士们已经有条件做出完全不亚于餐馆的水煮肉片、炒土鸡蛋和乌鸡冬瓜汤。边防班长常科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为了给在高海拔极寒条件下守疆护土的战士们补充营养,食堂时不时还会为战士们烹制甲鱼汤。
谈到现在的生活,已经来到詹娘舍哨所八年的战士范昭府感慨良多。范昭府称,从前,詹娘舍哨所就连用水都是大难题。即便是夏季,战士们一次也需要到山腰的天然湖背着50斤水,一桶接一桶地往山上运,一个来回就要三四个小时,那时候,战士们上厕所都只能到室外,不论天气多么寒冷。现如今,哨所内专门建起了蓄水间,能将山下的水抽到山上,不仅吃水问题解决了,战士们还能用上电热水器洗澡。当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云端之上曾经的“最苦哨所”现如今已成为了“最美哨所”,这种变化之前谁都不敢想象。
后勤保障改善促战斗力提升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发生在詹娘舍。在多日的采访过程中,许多边防哨所的一线官兵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2017年以来,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边防一线在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方面的巨大变化。
詹娘舍哨所所在边防某团团长马晓明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目前,边防一线哨所的建设是一项重点推进的工作。该团驻守的所有哨所,目前都已经通了公路,有一些公路已经完成了建设,有一些公路现在仍在持续建设,预计短时间内,所有的一线哨所都能够通上柏油路。此外,今年以来,边防保温哨所、哨所索道、用电、用水以及移动信号塔的建设均在加速推进,按计划很快就会完工。“可以说不仅是在詹娘舍,包括我们团驻守的卓拉哨所、则里拉哨所、乃堆拉哨所,这些一线哨所的各项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马晓明称。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自2020年以来,西藏军区党委开始针对西藏边防一线和青藏、川藏线部队用电、用水、取暖、医疗、吸氧、如厕的“六难”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分类制订方案,大力推进问题的解决。
这种以官兵生活条件改善为着力点,力促边防一线后勤保障系统全面升级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马晓明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以前很多哨所不通电,战士们的活动就受限。哨所不通水,战士们就要耗费很多时间取水。现在“六难”解决之后,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就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训练执勤当中,这对战斗力的提升大有帮助。而公路的修通也使得边防一线部队的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与外军军官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感受到他们对我们后勤保障能力的羡慕。我们的战士现在在斗争一线吃的是热饭,住的是阳光棚,取暖、用电、用水,还有医疗保障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基本实现了距离近一点,反应快一点,设施多一点,保障优一点的目标。这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我军官兵坚守一线的信心,大家在巡逻执勤过程中,通过对比,可以直观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在心理上也就有了优势。”马晓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