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田
李书田题字
两人日后都长期领导学术团体,并以严格要求、拔尖主义著称。1927年,傅斯年回国受聘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历史两系主任,同年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一度兼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担任过北大代理校长和台大校长。傅斯年对学生一贯要求严格,战时避居四川李庄的史语所青年们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1927年,李书田回国后相继担任唐山交大和北洋校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副会长等职,李书田任校长期间,秉持北洋严格的传统,录取坚持重质不重量,大考小考不断,学生淘汰率一度高达50%以上,他不但考学生而且考老师,“我出题,教授回答的好,就续聘你;答不好就对不住了,请你走人”。两人对于优秀毕业生的拔尖主义也如出一辙,傅斯年手中一直保留着一册北京大学《国文史学系三、四年级学生姓名履历及历年成绩》,以便将高材生网罗进入史语所;而李书田也有一个记录本,上面记载着北洋和唐山两校应届毕业生各班前三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为其介绍工作或延聘到北洋任教。
两人都有卓越的办事才干、磅礴的气魄和强烈的母校情结。傅斯年主持下的史语所对河南殷墟进行的15次大规模发掘,为中国在国际学术界赢得赞誉;战时负责中央研究院全院的内迁,战后又领导该院和北大的复员任务;尤其在代理北大校长的一年里,他把过去只设文理法三个学院的北大一举扩充为包括医农工学院在内的北方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为延聘教授、争取校产和经费不遗余力。李书田掌校期间,新设水利、电机、航空等系科及工科研究所,1937年2月制订《国立北洋大学筹备缘起及分期完成计划书》,计划至1953年分八期把北洋建成工、法、文理、医四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战时北洋迭遭合并拆分,人员星散,他联络知名校友尝试各种方案,历尽艰辛,1946年1月,教育部终于同意恢复国立北洋大学,李书田厥功至伟,他率领仅剩的35位同学、2名职员踏上复员之路,他的车走在前面,车上还插着“国立北洋工学院迁校专车”的旗子,17辆车排成一字长蛇,首尾衔接,浩浩荡荡,其为恢复和发展母校不遗余力,令人动容。
李书田本人与傅斯年没有多少私人往来,但李书田之兄李书华原为北大物理系教授,与傅斯年是好友。1949年以后他们都选择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后来李书田又去美国。赴台后,傅斯年收罗了众多北大教授,不到两年时间就把原本标准不高的台大办成台湾的北大,1950年12月“归骨于田横之岛”。李书田赴美后又读了土木、地质两个博士学位,1980年母校八十五周年校庆时,李书田寄来一首词表达对母校和祖国的思念,“沽上门墙桃李秀,并迁益壮无涯。同文同规肇中华,春风常吹住,化雨永亨嘉。众院合成今伟大,科工重点交加。津南八里校园夸,师生歌乐止,至今映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