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传统饮品的藏式甜茶,原来却是舶来品,如今已生根发芽
文/舒放
上个月有一次从崇州乘坐公交返回成都,路过地铁四号线最西边的站点万盛站时,不经意间瞥见路边楼盘有一家店面,居然写着“雅砻甜茶”,心中一喜。
雅砻,西藏山南的旧称,是藏文化的发祥地。随即恍然,上次西藏诗人乙乙先生曾说山南市在成都市温江区建有离退休基地,根据方位描述当就是万盛这一片。来自山南的老西藏人,在此间辟出一间用于回味藏地生活的甜茶馆,再正常不过。那日经过时,茶馆锁着门未曾营业,就想着改日再来,就着甜茶和老西藏人一起聊聊藏地生活,再惬意不过。
前天从龙泉山石经寺回来,乘坐地铁时,特意坐到万盛下车。不料,这家甜茶馆已然不在,连存在过的痕迹都不见丝毫。我不甘心地在周围转了好几圈,确定是真的改换门庭,才怅然离开。看来甜茶离开拉萨等藏地城市,生存不易;也有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总之非常遗憾。
甜茶和甜茶馆,是拉萨最为显著的市井特征之一。很多游客以为甜茶是藏式传统茶品,和酥油茶、奶茶一样。实则不然,甜茶在藏此的历史只百余年历史,虽然看上去和藏区生活完全糅合,甚至说确然能给人古老传统的感觉,但甜茶是舶来品。您如果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藏式甜茶和英国下午茶(红茶)之间息息相通,有着相同的内涵和本质。
这和那场被拍摄成电影《红河谷》的战争有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时候就是这般匪夷所思。当年的侵略者将英式下午茶带入拉萨,很快在拉萨的上层社会流行开来,成了贵族们的新时尚。短暂的占领之后,侵略者离开,但这一休憩休闲生活方式却在这片高原上扎下了根,延绵至今。
甜茶是用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地的红茶,和牛奶、糖一起熬制而成。而酥油茶、奶茶所用的茶,是茶马古道驮来的藏茶(黑茶,普洱)茶砖,来自祖国内地。从用料上,甜茶就和酥油茶、奶茶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带着明显的异域风。
英式红茶是英格兰人的高级享受,对曾经的贵妇们更是如此。在喝下午茶的时候,这些贵妇们都要佐以茶点心,这一传统也被藏式甜茶沿袭,所以拉萨的甜茶馆同时出售油饼、包子和藏面,还有据我推测,可能源自蜀地泡菜经本地化了的酸萝卜丝。一壶甜茶加上这些吃食,半天的时光就打发了。
这样的经营之道,着实让人喜欢,因为市井;就和成都的那些茶楼茶馆一样。
在成都,茶楼、茶馆和茶艺一定要区分开。茶楼,就是消遣打牌的地方,顺带着用玻璃杯泡一杯茶;茶艺则是专门品茗的地方了,是功夫茶,不论是普洱还是乌龙或者肉桂,一定是专门的茶艺师用上好的专用茶具,茶客们也知道这是专门喝茶的地方,不打牌,说话也是轻声细语。
而茶馆,就在街角和乡间场镇很随意地存在着。每天上午十点前,人满为患,每人一杯茶,一把竹椅,吱吱作响中摆龙门阵,基本上就是家长里短,小道消息满天飞。等一杯茶喝淡了,也就散了。放眼望去,来不及收拾的茶馆全是竹椅。等到下午是相似的场景。和上午相比,已然忙过的人会添加一碟瓜子或江米条之类的干果点心来调剂生活。
成都以慢生活著称,殊不知,拉萨同样也是一座慢节奏的城市,甚至更甚,由于信仰的关系,那是一种内心里的从容不迫。甜茶馆的存在就是例子,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仓姑寺甜以及一墙之隔的仓姑寺甜茶馆时,就已经有人坐在甜茶馆里要一壶甜茶,两个油饼或是几个包子,这就是一天的早餐。这又不由让人想起广东人说的早茶,原来在拉萨早就这样做了。
对了,还有一个细节,拉萨的甜茶馆,要一壶茶的时候,是用“磅”做计量单位的——这个计量单位也彰显了甜茶和英国的渊源。
仓姑寺甜茶馆算得上是拉萨最著名的甜茶馆,至少是之一。如今的甜茶馆已经从遍布拉萨街头朝着更深的地方渗透。百余年的历史,让甜茶和甜茶馆显得和这个民族一样古老。每每回忆拉萨之行,都会想起坐在甜茶馆里的时光,就仿佛我已经过了几百年,而时光却依旧按着自己的步伐才走过短短数年。
这样的记忆,很暖人,亦带有几分说不清楚的落寞:时间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