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子)
帐有厚薄之分,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讲究通风透气。据东晋陆翙《邺中记》,后赵君主石虎有一张方三丈的大床,“春秋但锦帐,表以五色,总为夹帐。夏用纱罗或綦文丹罗,或紫縠文为单帐。”
石虎用的帐子一年四季各有不同,但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民间帐子多用葛、布等制作,有的人家甚至根本置办不起帐子。古代孝子事迹中有一则说的就是“以身饲蚊”,萧广济《孝子传》记载,一个叫申屠勋的孝子,“夏天多蚊子,(申屠勋)卧母床下,以身遮之。”
(挂帐子)
古代的帐子什么样?这可以从古人留下的一些绘画中看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就有一顶隋唐以前的豪华帐子,看起来与后世并无多少区别,正门可以分开,但无帐钩:皇帝与皇后坐在床帐中说话,旁边有一行字:“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意思是提醒君王不要听“枕边风”。
(女史箴图)
唐宋以后,使用蚊帐已十分普及。北宋张耒《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诗称:“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足可见蚊帐已是当时古人的家常夏用必备之物,家人急着用,有它可以睡个安稳觉。
此外,古人还会如现代人一样在窗上、门上布置窗纱,阻止蚊虫侵入,这种窗纱古人称为“蚊幌”。唐代诗人元稹 《景申秋》诗中便提到了“蚊幌”:“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布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