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作为直隶和河北省的省会,保定曾商贾云集,出现了远近驰名的数百家老字号,槐茂酱菜、刘伶醉、马家老鸡铺、白运章包子、稻香村、望湖春……这些老保定人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字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竞争的冲击,很多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保定来说,这些老字号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符号,更是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这些“老字号”们的发展故事背后,是保定繁盛的商脉传承。这些历史悠久、世代传承的老字号,凝聚的是一段历史,对塑造城市品牌和商业文化意义非凡。如专家所言,老字号历久弥新,并且有其特色,每一个百年老店都是活标本,值得细细研究。
槐茂酱菜
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而说到面酱,就不得不说槐茂酱菜。据了解,保定槐茂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
1671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像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由于该店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很受百姓欢迎,生意日渐兴盛。
1937年7月,日本侵华,保定沦陷后,保定的工商业开始衰落,槐茂酱园也不例外,再加上家族内部原因,于1941年后陆续将“槐茂酱园”分为三个酱园:由赵泽南代表一股的酱园名称承接“槐茂号”;1942年赵少农代表的一股,开设“永茂号酱园”;日本投降后,另一*赵星如、赵茂堂于1946年开设“槐昌永号酱园”。1954年赵少农的永茂号实现公私合营,成立了“公私合营保定酱菜制造厂”。
1955年,保定酱业加快公私合营步伐,由魁盛号、聚和成、文兴栈、槐昌永四户酱园合并为私股,与政府公股合营,成立了“保定市公私合营槐茂酱菜制造厂”。1956年国家工商局首批注册传统手工业产品商标,保定市公私合营槐茂酱菜厂“古槐牌”杂件酱菜商标。1957年7月20日注册“古槐牌”商标酱菜专用商品注册证号1915号。改革开放后,有着300年酿造历史的河北保定槐茂公司,已是一家著名综合性调味品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包子是老保定的名小吃之一。创始人白运章是生于1886年,世居清真寺街的老保定人。
1924年,在旧马号济善商场,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包子铺,专门卖清真包子。开张初期,这里的包子就被当时的直隶官员誉为食品之冠。京剧大师梅兰芳来保演出多次,每次必吃白运章包子,并打包带回北京。解放后,白运章包子更是名扬四海。
1958年在全国包子质量大评比中,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夺魁,受到过王光英先生的称赞。解放初期的白运章包子铺,由于旧马号的拆迁又搬到了裕华路保定商场东侧和“望湖春”饭庄同在一座楼上,各自经营。后由于保定商场东扩,整个楼被拆除,白运章包子铺关张歇业。
1994年春,在保定商场后街,直隶大剧院东边的一座楼上,白运章包子铺重新开张营业。并请著名书法家张布舟先生题写了“白运章”包子铺的牌匾,生意非常红火。
马家老鸡铺
马家老鸡铺清真卤煮鸡,已传世五代。马家老鸡铺的创始者系河北省河间县一个回族人。传到第三代马耀辉名下,在府衙前大街南边置买了两间铺面,命名为耀兰斋马家老鸡铺,生意兴隆。
清末民初,马家卤煮鸡负有盛名,曾博得当时封建官僚、军阀政客、太太小姐、公子哥儿们的赞赏。据说清末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及民国初年直隶督军曹锟、省长曹锐都喜欢吃马家老鸡铺的卤煮鸡。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时,马家老鸡铺第五代人马学勤,以小业主的身份合营到保定市食品公司鸡纸品加工厂,由党安排为该厂副主任。马家老鸡铺经过五代将近二百年的苦心经营,为肉禽熟食制品行业创造了独特的工艺技术与下料配方。1976年,马家老鸡铺重获新生,招牌高悬,渴望已久的顾客蜂拥临门,争相购买。
白家罩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