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在一座山上的土地庙里,土地庙的正厅是土地爷,几间比较大的厢房作为教室,课程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沒有学制一说,因此私塾的色彩比较浓厚。我就在这里学习四年多将近五年的光景,十二岁的时候转入南峰学校插班四年级学习,直至毕业。
我上南峰学校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尽管家父在马路边开了一个小面馆,但经营惨淡,也只能是为家人的糊口解决一些补贴而已,而且不久就关张了,所以客观上讲,我家并不具备供我上学的经济条件。
(王育华书法作品)
父亲经常说:“最好在家干活,实在要上学,那就念一年再说。”那时候我非常想上学,通过几年的村学,我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初步了解了一些传统文化,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十分精彩,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于是我在心里盘算,念一年算一年,念完一年再争取上第二年,总之这个书得读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
要上学,就必须以实际行动获得父母亲的认可,家人的同情和支持。首先,学习要好。因为学生就是以学为主,成绩好腰杆硬,说话底气就足。毫不夸张地说,我十分用功,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全班的前三名(那时候一个年级就一个班)。第二,在家里一定要多干活,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每天放学回来,除了春冬季节,无论如何先将小毛驴要吃的青草从田间拔回来,以保证驴有吃的。然后用土填好圈(即厕所和猪圈),再到一里路远的涝池去挑水,把水缸灌满。这些任务完成之后,才可以干点私活,比如看点课外书,或者搞点小手工,或者和同伴们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