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具有原始龙形象的文物遗迹,据考证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到了距今7000年至55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结合马、蛇、鳄鱼等不同动物形象更为直观的龙的形象开始出现。
早期龙的形象简单抽象,不同地域的龙形象局部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中,龙的形象有马首特征;黄河流域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龙形图案整体则与鳄鱼十分接近。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中华文明经过早期发展,各地交流开始频繁,龙形象也出现了明显的融合特点。
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的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距今4300年左右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这只彩绘龙纹陶盘上,龙的样貌更加丰富神奇,一头双身,盘曲如蛇,长颌方嘴,两排牙齿似鳄,耳朵圆角像熊,身上鳞斑如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 高江涛:龙形象发展到陶寺文化时候,它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它呈现一种集合多种动物的形象的这样一个特征,或者说灵兽的集合体,形成创造出来一个在现实中不存在的新的形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陶寺的龙很有可能是我们说的真正意义上的龙的雏形。
在相隔百年出土的这几只陶盘上,龙的头部还出现了宽阔前额这种后世龙常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