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龙的部位和特征(龙的身上有哪些特征)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4-12-19 04:31:4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龙的起源、原型与演变

演讲人:王震中 演讲地点:首都师范大学 演讲时间:2024年10月

龙的部位和特征,龙的身上有哪些特征(1)

王震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担任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等。著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商代都邑》《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探索》等。图片由演讲人提供

关于龙起源的种种猜想

今年是甲辰龙年,今天讲座谈的是龙的起源、原型及其演变。

龙究竟是什么?至少在汉代即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充《论衡·龙虚篇》中曾谈到,有人认为龙生活在天上,所谓“以龙神为天使”“云至而龙乘之”;有人认为龙生活在水中,“龙之所居,常在水泽之中”;有的把龙视为“鱼鳖之类”;有的把龙看成是“鳞虫之长”;“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属“马蛇之类”。

到了近代,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龙的形象是在蛇的基础上,“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他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闻一多《伏羲考》,见闻一多《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闻一多以其深厚国学基础,并吸收近代以来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人类学图腾学说,提出了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虚拟的生物”的观点,至今在我国学术界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龙的部位和特征,龙的身上有哪些特征(2)

河南温县武德镇春秋盟誓遗址出土玉龙佩。图片由演讲人提供

关于龙的起源,除闻一多的说法之外,还有其他观点。有人认为龙起源于鱼,其依据是:龙身有鱼的鳞;民间有“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仰韶文化彩陶上有大量的鱼的纹样也可与之相联系。有人认为龙起源于马,根据是王充《论衡·龙虚篇》中“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马蛇之类”之说。有人认为龙的原型是云,依据是《易经》中“云从龙,风从虎”之说。有人认为最早的龙就是有角的蛇,这是对《论衡·龙虚篇》中龙属“马蛇之类”的延伸。有人认为最早的龙是鳄鱼,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帝舜氏世有畜龙”、在夏朝“有豢龙氏,有御龙氏”为夏王豢养龙等文献记载,推测传说时代的“豢龙”就是人工驯养鳄鱼。有人认为,幻想龙这一动物神的契机或起点,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与龙相类似的动物,而是看到了天空中闪电的现象。还有人依据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约6000年前的蚌壳塑龙在墓主人身旁呈现出左龙右虎的形态,将此与汉代“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象相联系,提出龙起源于二十八星宿的东方苍龙七宿。

以上这些猜想中,有不少确实含有一些合理成分。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多数观点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其二是多数在探讨龙的原型时依据的是汉代以来的龙形象;其三是主张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综合体”动物。

面对上述情况,1988年龙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图腾与龙》(载于赵光远主编《民族与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提出以下观点:(1)研究龙的起源需区分出龙形象的“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应该从原生形态的龙出发去探讨龙的起源和其生物原型。(2)无论是汉代的王充还是近代的闻一多,都是从汉代以来的龙形象出发探讨龙的起源,不容易找到龙的原型。(3)依据考古发现,我将新石器时代到秦汉以前的龙作为原生形态,把秦汉至明清乃至现代的龙作为次生形态。(4)要对原生形态的龙进行分类,分为两大类:有爪之龙与无爪之龙。应该分别探讨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的不同生物原型。(5)把考古发现的原生形态的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与文献中关于龙的习性及形态的记载进行联系,分别对比出这两种形象的龙的生物原型。(6)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原始思维中“互渗律”机制和文献中龙与雷神的联系,来解释古人认知中作为地上爬行动物的龙何以能上天入地。

2020年以来,我以龙角从无到有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究龙是如何逐渐演变为“综合体”的动物。

考古所见的有爪之龙与无爪之龙

1.考古发现的早期有爪之龙

作为有爪之龙,首先要说的是河南濮阳西水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后冈类型所出土的蚌壳塑龙,年代为距今约6000年。濮阳发掘出的蚌壳砌塑的龙,有巨大的头,上下颌有锋利的牙齿,凸目,长吻,自头至腹呈S形起伏,鼍爪利爪,背有脊棘。它的形象与商周青铜器、骨器、玉器上的夔龙完全相同,与后世乃至明清时代的龙形十分相像。

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纹是有爪之龙。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兽面龙身纹鼎”,腹部纹样是“一首双身”,“首”是兽面,“双身”是有爪夔龙。“一首双身”是用平面表现立体的一种艺术手法。安阳殷墟出土的龙纹石磬,上面的龙纹是有爪之龙。河南温县武德镇西张计村春秋盟誓遗址出土玉龙佩,上面是有爪之龙。河南淅川下寺遗址春秋一号楚墓出土龙耳虎足铜方壶、西安市西郊出土汉代双龙拱璧纹空心砖,上面都是有爪之龙。有爪之龙还可以举出许多,这里不加赘述。

2.考古发现的早期无爪之龙

关于无爪之龙,我们首先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为例,其年代距今5000多年。陶寺文化陶寺遗址4座大墓各出1件蟠龙纹陶盘,4件蟠龙纹陶盘彩绘的龙都是无爪之龙。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许多蛇形龙的纹样或浮雕,还有著名的绿松石龙形器,均系无爪之龙。浙江温岭市琛山出土的商代蟠龙铜盘,也是无爪之龙。河南固始县侯古堆遗址春秋大墓陪葬坑出土的漆木蟠龙,也是无爪之龙。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无爪之龙还有许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有爪之龙的生物原型是鳄鱼

有爪之龙,从形象上看它的原型是鳄鱼,是文献所说蛟龙或夔龙的真实写照。《广雅·释鱼》说:“有鳞曰蛟龙。”《大戴礼记·易本命》说:“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山海经》中多处有某地“多蛟”的记载。郭璞注曰:“蛟似蛇,四脚,龙类也”“大者十数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明代陈绛《辨物小志》引《尔雅翼》说:“鳄鱼,南海有之,四爪似鼍,长二丈余,喙三尺,长尾而利齿,虎及鹿渡水,鳄击之,皆中断。以尾取物,如象之用鼻,往往卷取人家所畜羊豕食之……亦能食人。”蛟似鼍又不是鼍,鼍是鳄鱼中性情最温顺的,而蛟(即湾鳄)则是鳄鱼中最凶猛的一种,特别是在其繁殖季节,性更凶,经常袭击船只,是古代水路航行的大害。我国史书上有不少“两蛟夹船”或“两龙负舟”的记载。

龙的部位和特征,龙的身上有哪些特征(3)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蟠龙纹陶盘。图片由演讲人提供

在生活习性方面,《管子·形势》说“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楚辞·惜誓》说:“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本草纲目》引藏器曰:“鼍,形如龙,声甚可畏,长一丈者,能吐气成云致雨。”可见其所言龙和鳄鱼的习性与水密不可分。《左传·桓公五年》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现)而雩。”这也涉及龙与水的联系。《左传》说的启蛰即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称启蛰,汉代为了避景帝讳而改启为惊。郊指郊祭。这里的龙指星象中的苍龙,是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之总称,其中有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之星。龙见(现),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非谓七宿尽出现,角、亢两宿(角宿有室女座之二星,亢宿有室女座之四星)于黄昏出现东方,即可谓之龙见,是时当夏正四月,孟夏建巳之月。”雩乃祈雨之祭。所谓“龙见而雩”,其龙尽管指的是苍龙,但这种把龙的出现与祈求雨水的祭祀作为常规定制的做法,也是基于龙与水的关系。

若将龙的特性与鳄鱼作进一步对比,我们还会发现有许多地方是吻合的。例如,鳄,冬眠春苏;龙,古谣“二月二,龙抬头”。鳄,生活在湖海河泊里,下雨前吼叫,鸣声如雷;《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龙,水物也”,龙字其音“隆隆”。可见在古人的认知中,龙的形象、特性与鳄鱼可以一一相对应:鳄鱼的血盆大口,巨齿成排,鳞甲坚硬,四爪修尾,卵生冬蛰,水陆两栖,雨前吼叫,其声隆隆,都与有爪之龙的形象和特征相吻合。

鳄鱼可以驯养,而文献中就有上古畜龙即驯养龙的豢龙氏、御龙氏。例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了魏献子与蔡墨的一番对话:魏献子曾听说过古有畜养龙的豢龙氏和御龙氏,但不知道他们具体的来历,于是向蔡墨请教。蔡墨回答说:古时有个叫董父的人,很喜欢龙,能了解龙的嗜好要求来喂养它们,龙去他那里的很多,于是他就驯服了龙并以此伺候帝舜,帝舜赐他姓为董,氏为豢龙。所以帝舜氏世世代代有养龙的。到了夏王孔甲时,天帝赐其乘龙,河水和汉水各有两条,各为一雌一雄。孔甲没有找到豢龙氏饲养龙。而帝舜时期的陶唐氏虽然已经衰落,但后来的刘累却从豢龙氏学习了驯龙,以此侍奉孔甲,能够喂养这几条龙。夏王嘉奖他,赐氏为御龙。龙中的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将此龙剁成肉酱给夏王吃,夏王吃了,后来又让刘累再找来吃。刘累害怕而迁徙到鲁县,范氏就是他的后代。从蔡墨所讲的故事来看,在唐尧虞舜时代和夏代,都有世代专门驯养龙的家族,也有一套驯养龙的技术。

以上我们将有爪之龙与鳄鱼进行了对比,从二者的形态、习性和能驯养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龙为鳄鱼说”对于有爪之龙来说是颇有道理的。而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后冈类型所出土的蚌壳塑龙则说明,远在6000年前,有爪之龙即已存在,从而排除了有爪之龙是从无爪之龙衍化而来的可能。

无爪之龙的生物原型是蛇蟒

无爪之龙,其形呈蛇身巨头,有的有角有的无角,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无爪之龙的实物形象,既见于距今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的玉器、5000多年前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4000多年前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出土的著名的蟠龙彩陶盘,也见于夏代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更大量见于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蟠龙纹盘,盘内底部中心的蟠龙形象是有角的蛇蟒;而其周边的双爪之龙则为陪衬,是夔龙,即在一件器物上既有有爪之龙,也有无爪之龙。

这些无爪之龙,大多呈现盘绕状,有的简直就是一条巨蛇(蟒蛇),有的则为蛇身兽头。对于这种无爪之龙,古人也称之为“句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山海经·大荒北经》则说:“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归藏·启筮篇》也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可见句龙即钩状卷曲之龙,它源于自环之蛇。这种形象的龙被人格化后,就成为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尾交其上的样子。《列子·黄帝篇》说:“庖牺氏、女娲氏……蛇身人面。”庖牺氏即伏羲氏。《文选·鲁灵光殿赋》谓“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李善注引《玄中记》作“伏羲龙身”。由于这类龙的生物原型为蛇蟒,致使古代文献中出现“龙蛇”或“蛇龙”合称连用,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孟子·滕文公下》说,帝尧时洪水“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总之,“句龙”也罢,“蟠龙”也罢,“蛇龙”也罢,实即蛇蟒之龙或蛇兽合体之龙。

龙与雷电

以上我们用鳄鱼和蛇兽解释了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的生物形体与部分习性。不过,《周易》中既有“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龙战于野”的记载,也有“飞龙在天”的说法。据王充《论衡》,龙能乘云升天入渊,这在西汉时期已成为传统看法。“飞龙在天”这一神性,无论对有爪之龙还是无爪之龙来说,都不能用水陆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生物性来解释。那么,龙为什么可以飞呢?它乘云升天的神性是何以产生的呢?鳄兽或蛇兽是很不相同的两类动物,何以都可以成为龙的生物实体?这显然成为我们探寻龙的起源问题中又一关键所在。

龙的部位和特征,龙的身上有哪些特征(4)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唐代文物赤金走龙。新华社发

爬行的龙之所以能成为飞龙,是因为远古时代人们把地上的龙与天上的雷电视为同一的缘故。《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这里,“人头”是对雷神人格化的结果,而“龙身”则是雷神的实体。这是龙与雷电同一的文献依据。《左传·昭公十七年》则说:“大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此处的大皡氏,有的文献说就是伏羲氏,如《世本·帝系篇》“太昊伏羲氏”。伏羲氏相传是雷神之子。《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此外,据《论衡·龙虚篇》讲,汉代民间曾流行这样的迷信:“盛夏之时,雷电击折破树木,发坏屋室,俗谓天取龙……雷电击折树木,发坏屋室,则龙见(现)于外,龙见(现),雷取以升天。”在这一迷信的背后,显然有这样的意象:雷电是天取龙升天的表现,天空中的闪电即为地上的龙(鳄鱼、蛇)升上天空的结果,是龙飞翔在天空中的形态。

自远古开始,人们何以能把地上的鳄鱼或蛇蟒与天上的雷电视为同一?要解释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在原始人的思维中,既有因果推理的逻辑思维,也有互渗、互化、比附、感应式的原逻辑思维(王震中《论原始思维的两重性》,《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互化比附感应式的思维是指原始人认为人与自然、自然物与自然物亦即一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事物之间,都可以互化感应乃至相互转化(互化);其中的比附想象,是指原始人仅凭外表某一方面的相似即可以将此事物比附想象为彼事物,以此来解释自然或人类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可以形成神话故事。例如,我国上古的先民们,就是将月亮中的阴影比附想象为玉兔或蟾蜍,并由此形成一系列神话故事。我们推测龙的产生也是这样:古人将地上的鳄鱼和蛇兽与天上的雷电自然现象加以比附想象,最终在互化感应思维中实现了相互转化。

我们知道,“龙”字与“隆”字上古同音,“隆隆”之声即雷声(见《论衡·龙虚篇》和《论衡·雷虚篇》),伴随“隆隆”之声而在天空中出现的闪电,若与地上某一动物十分相像的话,原始人会很自然地将二者视为同一体,由其声隆隆而称之为龙。隆隆只是表达雷的声音,而龙字则既为隆音,又是象形字,代表了这一神灵的实体。又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氏族部落林立、分散各处的状况,因而有的原始氏族部落将鳄鱼与雷电视为同一物体而称之为“龙”,如文献中的蛟龙和夔龙;有的将蟒蛇或蛇身加兽头与雷电视为同一物体而称之为“龙”,如“九首蛇身”称作“句龙”的共工氏,结果形成了“龙”分为有爪之龙与无爪之龙两大类。

总之,雷神为“龙身而人头”;雷声与“龙”同音;雷电是天取龙时的闪现;“以龙纪”的大皡氏若与“人首蛇身”的伏羲氏是一回事的话,所谓伏羲氏为雷神之子亦即大皡氏为雷神之子,诸如此类,都足以说明雷神即雷电之神与龙神确有重合的一面。因此我认为,在龙的两大类中,有爪之龙是远古一些氏族部落将天空中的雷电与地上的鳄鱼视为一体的结果;无爪之龙是另一些氏族部落将雷电与蛇蟒视为一体的结果。正因如此,古人认知中的龙才会既可升天,也可入渊;既可畜于沼,也可战于野。

龙的演变:“综合体”的形成

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把龙视为一个“综合体”。到了近代,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正式提出龙是一个“综合体”。因为“综合体”而成为“虚拟的生物”,又因为是虚拟的生物,也就无所谓“原型”不“原型”。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上推断看出:古人的龙之“综合体”认知是逐渐形成的,而非一开始就有。以龙角为例,我们发现在商周之前,无论是有爪之龙还是无爪之龙,大多无角。例如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和“玉猪龙”、濮阳西水坡蚌壳堆塑的龙、二里头的绿松石龙等。陶寺龙盘的蟠龙,共出土了4件,有的看不到头部有犄角;有的头顶部两边横着一个东西,但与竖的角不相类,也很难说它就是龙角。到了商代,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都有了角。

从商代青铜器“兽面纹”(又称“饕餮纹”)的龙角来看,龙角的形象本身也是变幻的:除了保龄球状的龙角外,有的是羊角,有的是牛角,也有其他形状的角。河南固始县侯古堆遗址春秋大墓陪葬坑出土的漆木蟠龙,头上的角是鹿角。进入商代以后,龙普遍都有了角。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龙(龍)字从辛,这个辛竖立在巨大的龙头上,就是龙的角。

古人为什么要给鳄鱼(有爪之龙)和蛇蟒(无爪之龙)的头上都添加上角呢?我认为这是古人为了给龙增加特殊的神力神性。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上古中国还可以见到许多,诸如在兽嘴和人嘴里添加外露獠牙的现象。在湖南洪江市高庙遗址出土的高领罐上有“双羽翅獠牙兽面纹”;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肖家屋脊文化”的玉器上“人面神像”嘴中上下各有两个獠牙;在江西新干出土的吴城文化玉器上“人面神像”嘴中上下各有两个獠牙。这些兽嘴或人嘴中的獠牙是添加上去的。古人添加獠牙是为了增加其兽神或人神的属性和某种神力,也就是说,在一种动物身上添加另外一种动物的某一部件(往往是该动物最厉害或最具特征的部件),是为了把另一种动物所具有的特性和神力移植到这种动物身上。龙由无角到有角的演变,应是在这样的思维和观念意识支配下发生的。

龙角之外,作为“综合体”的龙的其他组合因素也是先后出现,并逐渐趋于统一的。由此我们说作为“综合体”的龙是逐渐形成的。这样,我们有了“综合体”的龙是逐渐形成的认知,再结合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的分类,然后分别去探讨龙的原型,就会趋近于龙的真相,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30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栏目热文

龙最明显的特点(龙的生活特征有哪些)

龙最明显的特点(龙的生活特征有哪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具有原始龙形象的文物遗迹,据考证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到了距今70...

2024-12-19 04:11:25查看全文 >>

龙的特征有哪些(龙的三大特征)

龙的特征有哪些(龙的三大特征)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吉祥。它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和艺术表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龙的形象融合了多...

2024-12-19 04:32:12查看全文 >>

龙是怎样的特征(龙的特征和特点是什么)

龙是怎样的特征(龙的特征和特点是什么)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具有原始龙形象的文物遗迹,据考证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到了距今7000年至5500年前仰...

2024-12-19 03:54:37查看全文 >>

龙有四种还是五种(龙拥有哪些特征)

龙有四种还是五种(龙拥有哪些特征)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龙在中国传说中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

2024-12-19 04:22:00查看全文 >>

白扁豆制作方法(白扁豆的制作方法视频)

白扁豆制作方法(白扁豆的制作方法视频)

地方特色农产品白扁豆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林 丽白扁豆又名沿篱豆,因白皮、白肉、白脐而得名,可干鲜两用。鲜籽粒肉质细腻,绵柔软...

2024-12-19 04:22:03查看全文 >>

龙有几种(龙一共有几种颜色)

龙有几种(龙一共有几种颜色)

龙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独具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 从地域和文化的角度来看,东方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

2024-12-19 04:13:34查看全文 >>

龙的特点有哪些及性格(龙什么性格特性最好)

龙的特点有哪些及性格(龙什么性格特性最好)

点击上方关注,期待与您结缘!助您事业、爱情、学业、财富、健康更上一层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最为神秘而强大的生肖之一,...

2024-12-19 03:57:52查看全文 >>

龙的各个部位有什么特点(龙的各部位图解大全)

龙的各个部位有什么特点(龙的各部位图解大全)

封面新闻记者 舒俊瑜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好兆头。”在中华农耕文明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

2024-12-19 04:35:02查看全文 >>

清炖鱼片家常做法(家常炖鱼的方法大全)

清炖鱼片家常做法(家常炖鱼的方法大全)

以后想吃鱼,不要总是清炖和水煮了,一定要试试这个蒜香鱼片,蒜香浓郁,鱼片鲜嫩好吃,而且做法还非常简单 把鱼片成薄片加入适...

2024-12-19 04:27:0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