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因为作战勇猛,所向披靡,扫除六国,被人称为“虎狼之师”。那么为何有如此称谓呢?
兵器制作《吕氏春秋》说:物勒工名。意思是,所有兵器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兵器上。
秦国对于兵器制造的监管力度非常严格,其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层,层层负责,其中吕不韦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在工师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而底层负责制造兵器的工匠叫成。任何兵器出现质量问题,人们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秦国人生产的兵器根据这四层的监管,质量得到了根本的保证。
战国时期,秦国人把青铜器冶炼技术推向了巅峰,在兵器制作上,秦国工匠会向铜里加入锡,锡少了,兵器太软;锡多了,兵器太硬,很容易折断。现代科学家对秦国兵器做的化学分析显示:秦国兵器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器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达到了青铜兵器制造的最高巅峰,兵器的攻击力大大增强了。
战国末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中原数百年之久的青铜兵器开始走向衰落。这个时候,铁制兵器虽然已被很多国家的军队装备,但铁器炼制技术很不成熟。战国时期的铁器多为生铁,质地较脆,多用作农具,但用在军事上,铁制兵器发挥出来的作战能力还不如秦国的青铜兵器。
秦国的青铜兵器,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它不仅能够大批量生产,还能保证质量。
排兵布阵秦军拥有一种步兵方阵,手持7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兵。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达15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武器,甚至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秦人在作战时,在没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秦军方阵是秦国集权管控和强力军事制度的集中体现,方阵中弩、步、车、骑的规则分布。根据地形地势,敌我方力量优势对比,方阵的统帅摆阵布兵,时而严阵以待,时而机动灵活地调整着阵法的变换,以最有效的方式调集着内部组织资源。
如果用来单兵作战,7m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专家推测,秦步兵中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另外还有长柄刺*兵器:戟和铍。戟的长度在2.8m左右,它实际上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与长矛手不同,持戟的士兵可以单兵格斗,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自由搏击的技巧和发挥个人才华是最关键的。铍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间,约在3.5m左右,持铍的士兵很可能也是靠某种队形去冲击对手。 从不同的*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据猜测,秦军的步兵方阵中,长矛手起到拒敌的作用,利用长度优势*伤敌人,抵抗战车--当时主要的突击部队;铍手在长矛手身后,当长矛手的阵型被打乱的时候,以较小的突击阵型,利用极强的突刺能力将突入的敌人推出去;戟手则是在方阵陷入混战时,以单兵为单位加入战斗,肃清阵内之敌。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由于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严密的军队组织,优秀将领的指挥,恰当的战略战术,精良的武器等等条件,使秦军成为了一支勇猛可怕的军队。
尚武之风秦地比较偏远,周围有很多尚武的游牧民族,一个是受这些民族感染,再加上秦国人生活条件艰苦本身就比起六国人来说更加凶悍尚武,但是秦王给秦人又加了一把火。这把火就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科举,普通人想要上升只有这一条道路,而只要你*敌多,积累够军功,不但可以获得爵位,甚至可以一跃成为贵族。而宗室如果没有军功,那么宗室的身份也会不保。在加上军功是按斩首来算的,这又无疑使秦军更加具有血性。你想想秦军上阵*敌,腰里挂着几颗人头,看见敌人马上就两眼发光,这些敌人在他们眼中就是爵位和身份。不要命的就*上来了。秦军是看见敌人越多越高兴。而六国的士兵只能换到金钱,钱总有花完的时候,但是爵位和身份会伴随一生.。
那么奖励有了,惩罚呢?惩罚是非常残忍地。秦朝严刑酷法实行连坐制。而且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連坐,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不告奸者與降敵同罰。逃跑的话就不是一个两个人死了,而是你的家人,同村甚至朋友都要受到牵连被处死。所以,对秦兵来说,不但为了荣华富贵要往前冲,还为了自己的家人不受牵连也要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