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1986年),印度著名哲学家,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五位圣人之一,在全世界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克里希那穆提(以下简称克氏)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觉察。从克氏留存并出版的言论、著作等文献资料中,可见明显感受到其毕生都在宣讲觉察的重要性,从生活、生命、物质、环境、关系、情感、教育、经验的觉察到自我、思想、心理、信仰、时间、真理的觉察,在觉察的帮助下,人类可以展现无限的洞见、触及自我的本体。觉察蕴含观察、觉知、觉悟、审视的意思。
《金刚经》大乘佛教代表性的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经由六祖慧能的推崇,使得其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金刚经》最为核心的要义即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教认为我、他人、大家、时间都不是实有的,都是幻相,是人的幻觉,“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人类以幻为真,所以痛苦不断、悲苦一生。
《金刚经》着重讲了破相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却没有详细解释四相为什么是幻相和人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破相。而这些内容我在克氏的思想里面找到一些答案。
认清自我在《最初的和最终的自由》中,克氏解释了什么是自我。
通过它,我表示的是观念、记忆、结论、经验、各式各样可明和不可名的意图、成为是或不是的意识层面的努力、无意识记忆的积累、种族、团体、个人、部落、以及所有的一切,不管它是向外被投射在行动中还是在精神层面被投射为美德;追逐这一切的奋斗就是自我。这其中包括了竞争、成为的*。那整个个过程就是自我。
在《最后的日记》中,克氏指出
其实,我们的意识并不是你的或我的,它是全人类的意识,它经历了漫长的进化、成长和积累。在意识中,人们创造了信仰、神灵、宗教仪式等。意识就是思想活动,思想缔造了行为、举止、文化、渴望,人类的整个活动其实就是思想活动。意识就是自我,就是‘我’、自身、本我、个体,等等。
- 自我即思想
显然,自我是经验和记忆的累积。克氏认为人类的经验、知识、文化、记忆不断构建与强化自我意识,人们将所经历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以及快乐、悲伤、愉悦、兴奋、愤怒的经验存储于大脑并固化为记忆。这些记忆构成自我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中心和出发点。
自我还是人类进化轨迹、集体意识形态、精神信仰等的延续与传承,集体生存和发展的经验、文化、思想、模式等都蕴藏于每个人的大脑深处。
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累积、影响就形成了每个人认同的自我。这样的自我一方面加重了与世界的分离,彰显了个人身份、职业、个性、族群等属性,导致世界的对立、冲突、矛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使得归属感、安全感成为每个人的根本需要。每个人都迫切希望自我归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种族或一个家族(家庭),如果要让自我有更大的安全感,最好归属于一个富裕的国家、一个高大上的企业、一个金碧辉煌的家族(家庭),这是人们骨子里的渴望。
为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人类开始了前赴后继地发展,每个人都在争取个人利益、谋取个人安全与自由。克氏认为大多数人的生命是建立在努力和某种意志之上。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所谓的精神生活就是一系列的努力,总是以一定的结果而到达顶峰,于是我们认为努力是至关重要的。
努力的本质是“成为……”,因为在归属与安全的问题上,我们还不如意、还有差距,所以努力是必须、必然的。想成为什么的努力最终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脱离了生命的本然,在要成为什么的道路上驰骋向前。
而无数的努力又构成新的记忆,新的记忆又促使得自我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