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四十度是一条与万里长城生死相依、彼此成就的地理带,在其南北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族群与生活方式。陈福民的《北纬四十度》是第一部围绕北纬四十度进行探究民族融合与民族历史的文化大散文。
24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北京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陈福民《北纬四十度》研讨会”在京举行。
这本书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经,以北纬四十度地理带为纬,绘制出一幅“参与性”的千古江山图。它既重新塑造了千年时空中已被充分想象过的历史人物,打开了曾被遮蔽的历史面相,又在这种重构和再次对话的过程中,在不同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塑造的大背景下,呈现出饱含人文关怀和文学深情的历史价值观。《北纬四十度》出版以来,频繁出现在各大图书销售榜单、媒体文学排行榜和文坛活动中,入选“中国好书”月榜图书、光明书榜月榜、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三季影响力图书。
作者陈福民前后考察和写作历时四年之久,兼具文化寻根与精神还乡的理想,在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从容切换,既钩沉了那些长年沉潜在民间的独特段落和瞬间,又为这些段落和瞬间找到合适的呈现形式。
陈福民说,这次写作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回顾,也是对长城、中国北方和中华文明的致敬。从公元前300 年的赵武灵王直至十七世纪尾声的康熙皇帝,以“北纬四十度”为标志的地理文明带意外地拓宽了中国,围绕着长城所展开的冲突、沟通与交融,为竞争双方打开了更加意外也更加辽阔的新世界。当商人创造历史的时候,丝绸之路上赶骆驼的人们都知道,他们将从中国出发走向整个世界,再从世界回到中国,文明的步履因此艰难而络绎不绝。
与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北纬四十度》的文学和历史价值进行研讨,认为《北纬四十度》是一部历史史实与文学抒情相结合、历史回叙和现场感并重的文化散文佳作。既是个人的历史记忆对宏大的民族集体记忆的呼应,又是对两千年的文化冲突与文明融合的呼应。北纬四十度并不是保守的、故步自封的地方,而是各民族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伟大创造,是为了彼此共同的生存空间而产生的文化与文明的冲撞的结果,这是北纬四十度特殊的魅力。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余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