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读书,就离不开册、卷、页,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册:在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以后,当时没有纸张,人们只好把文字刻到甲骨上,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竹片或木片统称"简"。一片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为"册"。
卷:在发明纸以前,有的人因为竹简、木简太重,也有把文字记载在丝织品上的,称为帛书。帛书比竹筒、木简携带方便,也容易收藏,它可以卷起来,按次序编号,于是出现了一卷一卷的书。
页:造纸发明以后,人们把印好的一张张纸用线装订成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线装本。线装本大多采用毛边纸,只能一面印字,对折装订,每张称之为一页,页码数印在对折线上。后来,印书采用机制纸,两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都印上页码数。现在称页,就是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