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文档 >

怎样说明中西寓言的差异(谈谈你对寓言这种文体的认识)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3-11-04 08:42:0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提示:二万字长文,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

关于如何解读《老子》的问题,千百年来无数智能之士提出了很多五花八门的见解,虽各有各的玄妙之处,然都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终无定论。

但是我认为,解读《老子》书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老子》根本就不是用来给人解读的,《老子》是给如同老子一样的得道者印证道法用的。能解读《老子》的前提是这个解读者本身就能写出一本他自己的《老子》来,如同庄子一般。但是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写出一本自己的《老子》来,那么他对逐字逐句式的解读显然已经失去了兴趣,如同庄子一样,他写了一本书就叫《庄子》,而不是什么老子新解,老子正解云云,试图对老子的每一句话进行解读。

当然我也不想扫大家的兴,说解读云云根本是无稽之谈。其实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面,作者就讲述了一个关于如何正确解读《老子》的寓言故事:无崖子让他的徒弟聪辩先生苏星河摆出珍珑棋局,想要找一个悟性高的人做关门弟子,以便帮他清理门户。而这个无崖子是逍遥派的掌门人,逍遥派!你想起什么?庄子《逍遥游》!显然这是一个道家门派,他们修练的所谓武功其实就是道。所以所谓解开珍珑棋局云云,说的就是如何解读道啊!许多棋艺高超的人都尝试去解开这个珍珑棋局,结果无一成功。然而懵懂的小和尚虚竹为了救人,闭着眼睛胡乱下了一子,*死了自己一大片棋子,然后在他人的帮助下竟然奇迹般地解开了这个无数聪明人士苦思冥想都无法破解的棋局。慕容复在观看了整个破解过程之后,他得出来的结论是,其实后面的每一步棋他都会下,唯独第一步怪招他绝无可能想得出来。而解读《道德经》也是如此,第一步最难,只要走出了这怪异的第一步,后面的步骤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太大的难度。那么第一步的难点究竟在哪里?这就要回到我们的副标题——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根本性不同及其溯源。我们先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开始讲。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叫逻辑,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描述逻辑,我会这样说:逻辑是一门教你如何避免矛盾的学问。逻辑的基本规则,无论是同一律,矛盾律,还是排中律,都是围绕着如何避免矛盾而制定的。逻辑的终极理想是彻底消灭矛盾,西方人把矛盾被彻底被消灭的这种状态叫作逻辑自洽。上帝是逻辑自洽的一种尝试,上帝的存在是可以用逻辑推导出来的,或者说,如果上帝不存在的话,就会引起诸多矛盾,所以上帝必定是存在的。但可惜的是,当你接受上帝存在这样一个论断之后,它又引起了其他的许多矛盾,而这又足以证明上帝不存在。最终,上帝作为逻辑自洽的尝试失败。哲学也是逻辑自洽的另一种尝试,它试图追溯世界的万事万物,各种现象到一个统一的来源,这与上帝的尝试并无本质的区别,区别只在于这共同来源的属性与上帝不同而已。但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完全矛盾、不能互相兼容的阵营进行了几千年的争论,最终双方都证据确凿,逻辑严密,但是没有任何一方能以压倒性的优势说服对方,最终,哲学作为逻辑自洽的尝试也以失败而告终。科学是他们进行逻辑自洽的最新的尝试,他们曾经一度认为,他们离逻辑自洽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当他们迈出那一步之后,他们却发现,逻辑自洽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因为在他们沿着科学的道路继续前进之后,他们揭示了量子现象。量子力学充满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不可思议的矛盾。至于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只能用一头雾水来形容,更别提如何去调和这些矛盾了。虽然科学家们还在负隅顽抗,但是缴械投降不过是时间问题。科学作为逻辑自洽的尝试的另一个失败无可避免。

至于为什么要避免矛盾,或者说逻辑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我来举一个例子说明:譬如说,如果我感知到了一辆汽车在我的右手方,我眼睛看到了它,耳朵听到了它的喇叭声,鼻子闻到了汽油味,手触摸到了它的车身,所有我适用的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都给我传递了相同的信息,这个时候我确信这辆汽车就在我的右手方,任何与之相悖的信息我都不能接受,这其实就是逻辑最基本,也最根本的规则——矛盾律的由来,即我一定要把与我感知不符的陈述与我的感知对立起来,双方不能兼容。所以英语里有make sense的说法,sense就是指感官,所以它直译过来就是符合感官,但是它代表的意思却是合乎逻辑,逻辑与感官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虽然我的感官都告诉我,这辆汽车在我的右手方,但是其实我压根就不信任我的感官,这个时候,我是不会抵触这辆车不在我右手方这种想法的,也就无所谓矛盾不矛盾了,如果无所谓矛盾,因为逻辑的任务就是避免矛盾,所以也就无所谓逻辑了。所以说,逻辑的实质是对于感官的无条件信任。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感官值得信任吗?你可能会问,如果我连自己的感官都不信任了,那么我怎样了解这个世界?所以你所谓的不信任感官云云都不过是伪命题,不信任感官这个选项根本就不存在。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其实你的话里是不无无奈的,你是被迫信任感官的,因为你根本就别无选择。但是即便你别无选择地选择了信任自己的感官,当感官提供给你的信息本身产生矛盾的时候,你又如何取舍?譬如说,我们的感官通过实验告诉我们,光是粒子,但是,还是我们的感官,还是通过实验,它告诉我们,光是波。而恰巧,亦或说不巧的是,还是我们的感官,它告诉我们,波与粒子是不能兼容的,它们根本上是一个矛盾。这个时候,你陷入一个悖论,即一方面你不能不信任你的感官,另一方面,当你选择信任你的感官时,你的感官自己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的感官是不可信的。段延庆对于珍珑棋局的描述是这样的,“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也不是,邪也不是,那可难也!”按照他的描述,他面对的不就是一个悖论嘛。逻辑是为了避免矛盾而被设计出来的,但是逻辑本身却是矛盾的。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出路究竟在哪里?彻底的混乱!大溃败!无解!而这正是范百龄,慕容复、段延庆这些高手们的遭遇。不信任感官这个选项不存在,但是当我选择信任感官的时候,感官却告诉我,感官不可信。亲爱的读者,如果是你,你又如何破解这个珍珑棋局?如果你想自己挑战珍珑棋局,那么就不要往下看,剧透慎入!美女,权势,神功都在向你招手,来啊!你来啊!不怕死,不怕疯,那你就试试看啊!

正当众人一脸闷逼的时候,虚竹出手了。这是一个又丑又傻还没有见识的小和尚,二十四年被关在同一个地方没出来过,这是他第一次出门。他只有下棋的最基本的知识,如果你要跟别人说,他能解开棋局,是因为他比范百龄,慕容复,段延庆这些人精还要聪明,棋艺还要高,我估计连傻子都不会相信。因为他的第一着就清楚明白地表明了他是个傻缺:他*死了自己一大片棋子。聪辩先生,或者更恰当地称为聋哑老人,大声呵斥道:胡闹!胡闹!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要开始了,傻缺开始胡闹了!珍珑棋局,不过是小菜一碟!我出阴阳,只一招就破尽天下万万招。

何谓阴阳?长版的可以这样说:阴为阳反,阳为阴反,阴阳一体,相生相克。短版的,四字足矣:相生相克。何谓相生?阴的存在以阳的存在为前提,而阳的存在以阴的存在为前提。何谓相克?阴的效果是否定阳,而阳的效果是否定阴。

抗议!我听不懂!请说人话!

不好意思,我不说人话的原因是怕你的下巴掉下来,如果你扶好你的下巴,那我就用人话把它复述一遍。

所谓阴阳是说,一个命题A与它的反命题非A是等价命题

你是疯了吗?这是一个矛盾啊!你这等于是在说,那辆在我右手方的汽车既在我的前方,也在我的后方,还在我的左手方,它在我的四面八方!这不科学!

但是……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你看,虚竹的第一着就是这个效果,他*死了自己的一大片棋子,这与取胜的目标根本是背道而驰的,是矛盾的!但是他就是凭着这样一步自相矛盾的怪棋解开了珍珑棋局。主动引入一个矛盾,即选择放弃感官,这正是解开珍珑棋局的奥秘所在。选择不信任自己的感官,闭上眼睛,捂住耳朵,除了傻子和疯子,没人会这么做。正是因为没人会这么做,所以没人能解开珍珑棋局,也就没人能明白《老子》到底在说什么。这就是第一步的难点所在。因此老子说,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以俚。老子还说,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阂之,这就更直白了。你也可以看《天龙八部》里的描述,作者特意强调,虚竹是闭着眼睛下的第一步棋,不正是一种放弃感官的隐喻嘛。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悖论,当我们选择信任感官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出感官不可信的结论来,而阴阳说,一对反命题互为对方的等价命题,信任与不信任不正好是一对反命题嘛,所以他们是等价命题啊,所以从信任感官推出不信任感官,没毛病啊!我们再看看,如果我选择不信任感官,我们是不是可以推导出感官是可信的这个结论来。因为我选择不信任感官,所以我没必要把一对相反的陈述对立起来,我可以同时接受他们。而我的感官告诉我,光即是粒子又是波,虽然感官告诉我二者是不能兼容的,但是因为我不信任感官,所以我没必要把它们对立起来,于是我找不出理由不信任我的感官,所以我的感官是可信的。所以说,可信与不可信就是等价的。这不正好证明了阴阳是正确的嘛!亦或者说,在逻辑无力提供解释的时候,阴阳理论不是正好解释了科学家们观察到的现象嘛。

当人们面对一头巨兽的时候,常识告诉我们,要与它保持距离,距离越远就越安全。但问题是,巨兽不是雕像,你越是想逃跑,它越是会追赶你,巨兽的力量和速度都远超任何个体,被追上只是时间问题,最后巨兽会把你变成它的一部分。但是忽然有个不知道是疯子还是傻子的,他居然违反直觉地一个健步向巨兽冲了过去,这个时候巨兽也愣了一下,这个剧本它从来没有遇到过,它不知道应该如何做出反应,说时迟那时快,他趁着巨兽被定住的一刹那,一下就跳到了巨兽的后背。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无论巨兽如何奔跑,跑得有多快,它再也不能对他造成分毫的伤害,因为他现在就是巨兽的一部分,但是跟那些试图逃跑的倒霉蛋比起来,他在它的背上,而不是肚子里,他是巨兽的一部分,但是他还是一个完整的他。

矛盾就是那头巨兽,逻辑就是逃跑这一种策略。上帝曾经试图躲避巨兽,最后成了巨兽的爪下亡魂;哲学也试图躲开巨兽,最后成了巨兽的一顿美餐;科学又试图躲避巨兽,目前已经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只有阴阳,它不知道到底是傻了还是疯了,在零距离接触了巨兽,成为巨兽的一部分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跳到巨兽后背的策略,而道就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所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根本性不同在于,对矛盾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不同。那些试图逃跑的聪明人根本不明白,成为巨兽的一部分是所有人的宿命,逃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选项,唯一你可以选择的是,究竟是到肚子里与巨兽融为一体,还是骑到背脊上与巨兽融为一体。道的规定性就是如此的,万物最终都会归于一个悖论,甚至连道自己都不能超脱道的规定性。

到了这里,也许你会承认跳到巨兽的后背或许是一个奇招,是唯一的好策略,但是你可能会疑惑,所谓引入一个矛盾,它的另外一种等价的说法其实是打自己的脸,而打脸自己这种傻缺的策略,你一开始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让我给你慢慢道来,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老子》又名《道德经》,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德究竟又是什么意思?那么我想说:打脸自己这种傻缺策略的奥秘就在德里。所谓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道德观念,英文是ethics。那么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呐?如果一个人总是损人利己,万事只想着自己,那么别人一定会讨厌他,一定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那么怎么才能获得正面的评价呐,其实很简单,如果他愿意否定自己,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去迁就他人的利益,那么别人自然会喜欢他,给他正面的评价。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如果一个人愿意自我否定,那么别人就会肯定他;而如果他总是想肯定自己,那么别人就会否定他。那么存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当他否定自己的时候别人也否定他,而当他肯定自己的时候别人也肯定他,这两个选项显然都不符合逻辑,所以他们都不可能存在。所以你发现,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肯定与否定这对反命题一定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是同一个行为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效果,从其根源上来说,它们是同一个东西,无法分割。肯定是否定存在的前提,而否定是肯定存在的前提;肯定的效果是否定否定,而否定的效果是否定肯定。当我们把从德中得出的这个结论推而广之,我们发现原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在运作着。让我们用它来考察一下逻辑与矛盾的关系。首先,逻辑是以矛盾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矛盾,我们根本就没有可能会产生逻辑这种观念;而逻辑推理却又必然导致矛盾,我们之前说过了,逻辑本身就是矛盾的。逻辑与矛盾是同一个行为产生的两个相反的效果,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根本无法分割。所以逻辑是永远达不成自洽的,上帝和哲学的死亡证明了这一点,而我用这个结论又预测了科学的死亡,让我们拭目以待。其实我们用逻辑中最基本的归纳法也可以得出[逻辑永远无法自洽]这个结论在来,因为西方人运用逻辑思维已经几千年了,但是在这几千年里,他们从来没有达成过逻辑自洽。因为如果他们曾经一度达成过逻辑自洽,今时今日也不用再探索什么大统一理论了。所以逻辑最基本的方法本身就预测了逻辑的死亡,即逻辑本身是不符合逻辑的,逻辑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所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另一个根本性不同是,西方人是向外去寻求真理的,而中国人是向内去寻求真理的。西方人遇到巨兽的时候,他们通过观察外部世界,然后试图找出一条逃生的路径,根本上是希望在外部找到解决方案;而中国人则是克服内心的恐惧,迎难而上,向内去寻找解决方案。逻辑在本质上是通过感官收集外部世界的信息,然后试图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外部世界的规律。但是,这里有一个盲点或者说奇点,它是什么?眼睛看不到眼睛自己,耳朵听不到耳朵自己,舌头尝不到舌头自己,鼻子闻不到鼻子自己,手指摸不到手指自己。自己永远是自己的盲点。当美国出兵阿富汗打击宗教极端主义的时候,美国没有意识到出兵阿富汗这个行为本身也是宗教极端主义,只不过是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VS山巅之城宗教极端主义,而美国受到911袭击本身就是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对山巅之城宗教极端主义的报复,你怎么可能用宗教极端主义去打败宗教极端主义呐?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越是反恐,恐怖主义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原因,因为反恐本身也是一种恐怖主义行为。如果在别人的婚礼上用无人机投掷炸弹还不能被称为恐怖主义,那么什么样的才能被称为恐怖主义呐?而你怎么可能指望用恐怖主义去打败恐怖主义呐?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反恐本身也是一种恐怖主义行为,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发动911恐怖袭击的人也不会认为911袭击是一种恐怖主义行为。自己永远是自己的盲点。双方都不认为自己是邪恶的,甚至双方都认为自己是神圣的,可见邪恶与神圣这对反命题也是等价的。因为它们是同一个行为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效果,在根源上是同一的,因此无法分割。所以盲点在哪里?答案是我,我这个行为的主体不断地在扰动非我,导致非我是不稳定的,但是因为我自己是自己的盲点,我没有意识到我对非我造成了扰动,所以我永远都找不出非我的规律来。因为当我了解了非我的规律后,我的行为模式一定会改变,因为如果我不改变行为模式的话,那么我了解非我的规律又有什么意义呐?而我的行为模式的改变扰动了非我,所以非我又呈现出新的现象和规律。然后我只能再次去寻求非我新的规律,等我认识了新的规律,我的行为又改变了,又对非我造成扰动,这样的过程永无止境。西方知识界欣欣向荣的背后实际上是深深的挫败感。你看,西方不断地有新的经济学理论被提出来,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理论刚被提出来的时候是反映现实的,是有用的,但是时间一长,它却与现实渐行渐远,慢慢变得没用了,于是很无奈地只能再提出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新出现的现象和状况。这背后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每一个经济学原理都没有把自身将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考虑进去!自己是自己的盲点。西方人所有的知识都没有把自身将要产生的影响考虑进去,化石燃料导致气候变化,塑料导致白色污染,社交媒体导致信息茧房,选举制度导致政府债务无限膨胀,都是没有把自身将要产生的后果考虑进去的结果。因此对于任何的知识来说,它最需要审视的恰恰是自己,而不是外界。但是逻辑,或者说感官,并不提供内省的途径。所以西方人的整个知识体系就是建立在沙子上的城堡,蔚为壮观,却根基不牢。因为逻辑本身是不自洽的,导致西方人的知识也都是不自洽的,即自己没有办法预测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逻辑没有办法预测逻辑应用必然导致矛盾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永远都无法发现真理的原因,因为他们总是没把自己的行为考虑进去,但是一旦他们试图想把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对非我的扰动考虑进去,就会进入一个无限死循环,即当我发现了非我的规律,在我的行为方式改变之前需要把我对非我的扰动也考虑进去,但是因为我还没有改变行为,我并不知道我究竟会对非我造成怎样的扰动,于是无解。而且西方人所谓了解规律、利用规律,说白了就是我要占非我的便宜,根本上一种缺德的行为。你想想看,在两个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甲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占乙的便宜,那么乙就一定会找机会报复甲。这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大自然在不断地惩罚人类,要把我们置于死地而后快。但是缺德的人其实是罪有应得。我经常看到有人讨论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科学,为什么中国人不乐衷于探索客观世界之类的问题,其原因是,中国人对于缺德的行为在根本上是不屑一顾的。如果某人很兴奋地告诉中国的知识阶层,他创造了一个工具可以大大改善生产效率,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是一定会投以鄙夷的目光的,因为这是匠人*事情,是在向外寻求解决方案,这是术,不是道,所以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因为人的*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无论生产效率提高到怎样的程度,人心永远都不会满足。提高生产效率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争竞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其结果将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初衷背道而驰。只有从人心入手,向内寻求真理,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和平共处成为可能。思维方式的不同也解释了西方人和中国人性格的不同。西方人通常是讲究追求个性的,而中国人却往往选择压制自己的*。强调自己的个性无非是不想自己消化矛盾而把它向外界排放,最终的结果就是外部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一战二战就是矛盾不断累积的结果,而人类的生存困境也是人类把自身内部的矛盾不断向自然界排放而导致的结果;所以老子说,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而中国人选择压制自己的个性,自己消化矛盾,把不愉快留给自己,而不是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个性,从而把不愉快留给别人。西方现在以意识形态划分根本上也是强调他们的个性,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正当性,合理性,向外界输出矛盾,是缺德的行为;而中国崇尚和而不同,虽然别人与我不同让我难以理解,给我预测他们的行为造成困难,但是我还是选择把这种不快留给自己,这才是大国担当,是遵道贵德的表现。其实现在西方世界LGBTQ群体与反LGBTQ群体的冲突也是这样形成的,向外输出矛盾的结果只会引起冲突,最后导致局势失控。美国的无良政客为了转移其国内矛盾而在外部世界不断制造冲突的做法,也是逻辑思维向外寻求解决方案的延续,是一种缺德的行为,是引起世界动乱的根源。很多科幻片也都是以星际殖民为话题的,根本上也是向外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的延续。西方人希望像大航海时代那样,通过掠夺外部的资源来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通过向外部输出灾难来解决他们内生的问题,都不过是缺德的表现;而对比中国,在大航海时代,中国有郑和下西洋,完全是和平的探索与交流,目的是展示大国的强盛,表明我们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无需通过掠夺外部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无需向外界输出冲突和灾难来解决内部的矛盾。德要求人们否定自己,把困难留给自己,让别人去享受容易;而缺德的人却向外界输出困难,以便自己享受容易。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西方思想家们的精神状态不同。西方的思想家多精神疾病,精神失常的思想家不在少数。为什么?在根本上,他们一再地确认,他们用来作为逻辑推理起点的命题是否真实,他们的逻辑推理本身是否严密,在不断地确认推理的有效性之后仍然发现矛盾不可避免,明明所有的推理都是对的,但是结果却是错的,而又完全想不明白到底错在哪里,人不癫狂才奇怪呐。现在的科学家们其实也处于这样一种癫狂状态,因为每次他们解决一个矛盾之后,就会产生出以前并不存在的矛盾来,而且搞不明白这样的事情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似乎根本就看不到尽头。逻辑使人保持理智,同时也可以把人逼疯,因为道的规定性就是如此。而中国的思想家鲜有精神失常的,孔子说,*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后世的儒者也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说法。当我追求的理想与我的身体和生命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我可以通过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来解决这个矛盾。我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目的只是为了让别人明白一个道理。有德者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他们的传奇万世流传,因此老子说,死而不亡谓之寿,是谓长生久视之道。死亡是延长寿命最好的办法,是真正的回归生命。一个人如果连死都可以坦然面对的话,他又如何会精神失常呐。把矛盾的后果自己一个人扛下来,再苦再累也压不垮我的意志,因为我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昂扬的斗志是一切精神疾病的克星。向外求真理在根本上是与自身的意图背道而驰的,向外求真理恰恰是人们失去真理的原因。真理只能向内求,道德是唯一的真理。德是人内心的感受,要求克制自己,否定自己,让我去迁就非我,而不是让非我来适应我。所以非我是稳定的,唯一不稳定的只有我,因此只要我了解了我自己,那么我就了解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我与非我。因为按照德的原理,我与非我这对反命题是等价的,所以想要了解外部世界即非我,只要了解我就可以了,心外无物,我即宇宙,所以真理向内求就可以了。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认识世界都是由内而外进行的,而西方人却在连自“身”是什么都还没搞明白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感官去了解外部世界,其结果只能是离真相越来越远。西方人的无知导致他们固执地认为,是西方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之光,却不明白他们实际给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的不过是一场无谓的浩劫。一旦方向错了,走的越远,错的就会越离谱。所以你看到没,你第一步一定要走对,到底是通过感官直接去了解外部世界,还是通过心去了解了自我之后,用我内观得出的结论去审视非我?一旦入口走错了,那么下面无论你如何进击闪避,永远都无法解开珍珑棋局。但是走对又谈何容易,因为对的才是错的,而错的才是对的。不愿意走错就永远都无法走对。

道与逻辑的另一个不同是应用过程中的易用性不同。道是从思维方式本身直接得出结论来的,是一步到位,不需要经过任何的推理过程。因为阴是阳的原因,也是阳的结果;而阳是阴的原因,也是阴的结果。一个命题的反命题解释了这个命题所有的起源与归宿。譬如说,波粒二象性的问题,波是连续性的代表,具有非定域性的特征,而粒子是非连续性的代表,具有定域性的特征,二者互为对方的反命题,在道的框架下,二者天然就是等价的,没有任何问题。而这个在道的框架下不需要消耗任何时间和资源就可以得出的结论,在逻辑的框架下却是耗费了无穷多的人力和资源才得出来的。而且即便在逻辑的框架下得出了波粒二象性的结论,因为二者是矛盾的,它却变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个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又需要投入无穷多的人力和资源。逻辑其实是从一些已知为真的命题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即逻辑推理)来推导出结论来的。在推理完美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命题与原命题其实是等价的。那为什么逻辑从来没有达成过自洽,或者说,为什么逻辑推理最终都以矛盾为终点?逻辑自己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现象。而按照道的原理,我们知道,一个命题与它的反命题是等价的,而因为逻辑推理就是等价变换,所以从一个命题出发,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最终推导出它的反命题是必然的。这也解释了目前科学研究所遇到的种种困境,所有科学的困境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字——矛盾,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宇宙大爆炸,暗物质和暗能量,亦或是微观层面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和不确定性等等。而如果科学家们只是关注于这些个体的矛盾而不是在更根本、更抽象的层次去解决矛盾,那么解决了这个矛盾就会产生另一个新的矛盾,永无止境。因此只要明白了矛盾的生成原理,那么所有的科学难题就都获得了解答,而道就是这样一个解答,它揭示了逻辑与矛盾之间的互动原理。虽然道与逻辑最终会走到同一个终点,即一个命题被自身所否定,但是道是一步到位,而逻辑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不过你不能指望道的应用会简单方便,因为根据道的原理,最简单的才是最复杂的。恰恰因为它的原理极致简单,所以它的应用才会繁复无比。而逻辑的应用看似简单,似乎只有一条原则,只要避免矛盾就可以了。但是为了避免矛盾,我们需要引入很多的规则,而且即便我们遵守了所有现有的规则,仍旧不能保证推理的有效性,导致逻辑推理让人晕头转向,非常烧脑。其实每一次当人们用逻辑推理推导出矛盾的时候,他们就完成了一轮对道的证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证明道的正确性的历史,科学也无非是在论证道而已。

虽然上面讲了很多,不过这才是二者最根本性的区别:逻辑是静态的思维方式,而道是动态的思维方式。什么叫静态的思维方式?我来拿之前那辆在我右手方的汽车举例说明。因为我感知到了汽车在我的右手方,所以如果我想触摸这个汽车的话,怎么办?根据逻辑推理,伸出右手就可以了,对吧?但是这个结论是你在感知到汽车在右手方之后才得出来的,而它依据的事实却是得出结论之前观察到的,所以实际上你没有办法保证这个结论的有效性。所有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都遵从这个范式,因此它们无一例外,强调一下是无一例外,全部都是错误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任何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至于某些结论可以在现实世界获得验证,不过是一些幻象,目的是将你引入更深的歧途,直至你钻进牛角尖,陷入一个悖论为止。美联储总是在按照从以前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来指导现在的行动,所以它总是左支右绌,最终无可奈何地走到了这样一种境地:加息是不对的,降息也是不对的,而维持现有的利率更是错误的。西方人的选举制度,刚产生的时候,其背后的诉求是解放个人自由,是正当的,因此能产生正面的社会价值。但是时至今日,个人自由早已不在话下,而选举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人性的贪婪,政客希望通过贿赂,欺骗,恐吓选民来掌权,以便为自己及背后的利益集团谋利;而选民则无脑地希望可以通过更少的劳动,更好的劳动条件,获得更高的工资,更多的福利,最好是可以不劳而获。双方唯一关心的都是不过是自身的利益,而当选举者和被选举者都缺乏德性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指望选举具有合法性呐!毕竟,道德才是合法性的唯一来源。没有合法性的选举早已变成了毒药,使得国家具备了招渣体质:即凡是能从选举中胜出的无一例外都是擅长吹牛,会画大饼,满嘴跑火车的大话精。选举政治治下的民众最终一定会无可奈何地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无论投票给谁都是错的,但是不去投票则是更大的错误。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能力降服矛盾这头巨兽,那么它就不可能从被撕咬至死的厄运中逃出生天。对于选举的无效性,我们直观的感受就是,西方的*一代不如一代了,其背后的实质是人心在变。而因为他们自己是自己的盲点,所以他们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自己变了,所以选举制度早已不合时宜。所以说,这就变成了一个体制问题,一个无解的阳谋,不过西方人谋害的却是他们自己,一个不懂得内省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自戕是一个静态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前置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之前的结论还在沿用着。就如同,右手边的汽车已经开走了,但是你还坚信,只要伸出右手就能触摸到那辆汽车。而当你伸出右手触摸不到那辆汽车的时候,你又用逻辑反推出来,汽车不在右手边,于是似乎产生了一个矛盾,汽车不可能既在我的右手边又不在我的右手边。无论是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们都只能在一个静态的世界里保持效用。这一刻的苹果显然不是下一刻的苹果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严格的同一律;这一刻在我右手方的汽车上一刻还在我的左手方,这是完全不矛盾的;好心有好报和好心遭雷劈可以在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空间中同时为真。而逻辑旨在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发生背景刨去,把概念抽象出来,然后用这些抽象出来的概念进行推理,而被刨去了具体时间地点和背景的概念本身就是对于同一律的一种扭曲。于是逻辑思维内生出这个矛盾来,即把概念抽象出来是扭曲同一律,而违背同一律会导致矛盾,与逻辑推理的初衷相悖;但是如果不进行抽象,那么推理出的结论就没有普适性,而这也与逻辑推理的初衷相悖。真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也不是,邪也不是!其实感官一直是可信的,矛盾只是一种错觉,其背后的实质是,世界是变化的。避免矛盾的诉求只有通过阻止世界的变化才能得以实现,而避免矛盾的尝试本身就是在推动世界运动,而这也是逻辑思维内生的另一个悖论!人甚至都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又如何阻止世界的运动呐!而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写了《易》,深知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只有变。一个静态的思维方式是没有能力应对一个动态的世界的。别看西方产生了海量的知识,随着世界的变化,它们最终都会在故纸堆里成为书虫的食材。那世界为什么是变化的,它为什么不是静止的?因为道德才是世界的本源,而道德本身就包含了运动。德是在采取了一个行动,并且让这个行为扩散,扩散之后触碰到目标物体,然后对方把我的行为反弹回来,在我收到了反馈之后,根据我的行动和得到的反馈综合考虑的,它已经把自身行为将要产生的后果考虑进去了,是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人们万事都要从反面去求取:所以中国人勤劳,因为勤劳才能创造财富;所以中国人节俭,因为节俭才能守住财富。从反面去求取的实质是将意图将要产生的后果用自身的行动提前化解。譬如说,我想拥有更大的权力,但是我不从加强自身的权力入手,相反,我从负担更大的责任入手,因为我加强权力的必然结果是被要求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既然我已经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了,那么我增加权力的副作用在我加强权力之前就已经被我化解掉了。当你扔骰子的时候,如果你可以接受每次结果的不确定性,那么你会发现,每一面出现的概率是确定的;但是如果你试图追求每次结果的确定性,那么你会发现,每一面出现的概率就变成不确定的了。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的根源恰恰是科学家们对于确定性的追求,只要他们不再追求极致的确定性,即容许不确定性的存在,那么他们就可以拥有实实在在的确定性。确定性只能从不确定性中获得,追求确定性的结果是被迫接受不确定性。而万事从反面去求取的实质是,道德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理。中国人在占领了新的领土之后,不但不会掠夺当地人的财富供主体民族挥霍,反而会给边疆民族政策上的倾斜,让边疆人民过上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所以中国的领土不断扩张,并且扩张之后可以做到边疆稳固。毕竟,有谁会跟自己美好的生活过不去呐。实际上,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只是黄河流域很小的一块地方,但是凭借着道德的思维方式,它不断的扩张,稳固,然后再扩张,其扩张的幅度大概已经超出最初发源地面积的百倍。要知道,曾几何时,西方世界是征服了整个蓝星的,他们曾经占领的土地比哪怕鼎盛时的中国还要多出好几倍。但是时至今日,在一百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们曾经征服的土地就已经失去了十之六七,并且这个过程还在继续,最终他们失掉自己固有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道德才是征服合法性的唯一来源。你既然征服了这个地方,享有了更大的权力,你必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你拒绝履行你的义务,那么这更大的权力或者说征服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征服就没有了合法性。征服者对被征服者是要承担义务的,但是西方人只关系他们的权利,却拒绝履行义务,所以他们是缺德的,而道德是合法性的唯一来源。即便像美国人利用美元去收割全世界这种很隐蔽、也不那么血腥的掠夺方式,仍旧是缺德的,因此也是没有合法性的,所以全世界去美元化是大势所趋。只有为政以德,才能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无论是一个个人,一个团体抑或是一个国家,当它享有比其他个人,团体或者国家更大的权利的时候,它就需要承担更大的义务,因为义务才是权利得以存在的基础,不想负担更多的义务,那么这个更大权利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这也是美式霸权或者说西方式的霸权必然会垮塌的根本原因,因为思维方式的缺陷,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如同中国一样保住曾经征服过的土地。一个静态的思维方式是没有能力应对一个动态的世界的,只有中国人知道,吃亏就是赚到,赚到才是真的吃亏。中国人因为愿意吃亏,所以对于领土,可以像貔貅一样只进不出;而西方人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赚到,结果却吃了血亏,把吃进嘴里的都吐了出来,因为付出才是收获的正确途径,万事都只能从反面去求取,这是一个动态的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结论。正所谓,古之所谓曲而全者,岂语哉,诚全归之。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说什么《老子》逻辑严密。我就纳闷了,你就只是运行了一个Word程序,然后你告诉我说,你可以在Word程序里面打开Windows操作系统,你一个以为Word程序就是操作系统的人还能明白Windows是怎么运作的?这都反了,用道可以解释逻辑是怎么运作的,但是逻辑根本不明白道是怎么运作的,甚至Word程序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还有Windows这样一个操作系统的存在。你用逻辑去解读道,那么就像用Word去打开Windows一样,得出来的永远都是乱码。我们现在还流行一个说法叫降维打击,Windows对Word就是一种降维打击,别以为Word穿了几层裤子就可以掩盖什么了,其实它内裤是什么色的Windows都一清二楚。甚至它身体里面的每一条DNA,在Windows面前都是透明的,毫无秘密可言。

解读《老子》最难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放弃逻辑,放弃你的常识,把怀疑一切的精神贯彻到底。你不能利用任何现有的工具,因为如果逻辑本身错了,那么你怎么可能指望通过逻辑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呐?而如果感官错了,你又怎么能指望通过感官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呐?你必须从零开始,重新构筑这个世界。如果你觉得只有站着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那么你自己就永远都成不了巨人。试想一下,如果你也是一个巨人,而且你是所有巨人里最巨大的一个,有谁的肩膀可以给你踩?无论你踩在谁的肩膀上,这个人马上就会给你踩扁在脚下。所以说,每一个得道者对于道的认识都是独立完成的,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给他利用。这也是为什么没人能读懂《老子》的原因,没有道作为思维方式,你不可能明白他在说什么。老子说,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得道者的任务不是将道的运作原理告诉人们,然后让他人去运用。因为逻辑,即感官,才是正常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以逻辑为底层思维方式的人在听闻了道的运作原理之后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明“道”了,但其实他不过是在逻辑这个应用程序中打开了一些属于道这个操作系统的文件而已。只有得道者才能用道作为操作系统,而把逻辑只是当成一个应用程序来运用。在Word中打开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Word程序是有根本性的区别的。

好了,现在我用我的北冥神功已经把你的磁盘格式化了,你原来以为是操作系统的Word程序被废掉了,紧接着我给你安装了一个Windows系统,你现在可以自己去读《道德经》了。记住,忘却逻辑这种没用的东西是第一要义!

好了,现在我要运行一个测试看看我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否安装成功了。看了我上面的文章之后,你觉得逻辑有用吗?你解读《道德经》的时候会用逻辑去解读吗?如果你告诉我:没用,不会。抱歉!安装失败。我拼命地在说逻辑没用,需要舍弃逻辑才能解读《道德经》,而你也认为没有,需要舍弃,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这样回答的唯一原因是,你把有用和没用对立起来,把使用与弃用对立起来,所以你还是在用逻辑思考,还是那个Word程序。只有你告诉我逻辑是有用,我会使用逻辑去解读《道德经》才说明你没有把相反的两面对立起来,你现在运行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总结一下就是,你说逻辑没用和不会用逻辑去解读的时候,你还在用逻辑,所以你解读不了《道德经》。而只有你回答逻辑有用,我会用逻辑去解读的时候,才说明你已经放弃使用逻辑了,你才能正确解读《道德经》。有用就是没用,没用就是有用,使用就是弃用,弃用就是使用。

那么,再测试一遍,逻辑有用吗?你会用逻辑去解读《道德经》吗?这个球拿去玩吧,玩明白了,你也不用再去看《道德经》了,自己写一本去吧;如果玩不明白,洗洗睡吧。

附录:

道是万事万物的法则,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描述,我仅列出以下七种等价的表述供参考:

1. 老祖宗的表述:相生相克。阴的存在以阳的存在为前提,而阳的存在以阴的存在为前提。阴的效果是否定阳,而阳的效果是否定阴

2. 借用形式逻辑术语的表述:一个命题A与它的反命题非A是等价命题

虽然我把道说的很牛逼的样子,可以完全碾压形式逻辑。但尴尬的是,形式逻辑才是主流学说,道早已被边缘化了,西方人本来就不明白,而中国人自己也已弃之如敝履。打个比方,一个员工论能力可以完全碾压他的经理,但问题是,他所处的职位规定了他只能听经理的指令,就算经理没他聪明,他也不能违背经理的指令,要不然他只能卷铺盖走人。那为什么能力强的人不能超越他的经理呐?主要是这个员工与有话语权的老板言语不通,所以他为了站稳脚跟,即便他的表述已经很高明了,他也不得不借用经理常用的术语去跟老板沟通。虽然我借用了形式逻辑的术语,但是因为它违背了形式逻辑最根本的矛盾律,它本身是不合逻辑的,所以仅仅是借用术语而已。

实际上,西方人用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的唯一原因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大。但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足够强大,他是很容易抛弃逻辑思维的。之前就说过,用形式逻辑最基本的归纳法就可以得出[逻辑永远不能自洽]这个结论来。当然,也不能说西方人对于逻辑的缺陷一无所知,譬如说,休谟质疑归纳法的合法性,康德谈论二律背反,罗素提出罗素悖论,都是在揭示逻辑内在的缺陷。但是他们因为找错了入口,所以就永远都陷在迷宫里走不出来。西方人就这样,很无奈地被迫使用这个连他们自己都知道有缺陷的工具,于是所有用逻辑这个工具生产出来的产品,天然就带着娘胎里带出来的缺陷。上帝死了,哲学死了,科学也快死了,等等等等……

3. 德的表述:肯定是否定存在的前提,而否定是肯定存在的前提;肯定的效果是否定否定,而否定的效果是否定肯定

这个表述在形式上与经典的阴阳表述是一致的,但是阴阳是抽象的,在现实世界中无所指向,而德的表述是以现实世界中的一种现象为基础的,方便大家理解,也让大家明白道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不是空中楼阁。德的描述与经典的阴阳描述的相似通常被称为道德同源。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一个是抽象的描述,一个是具象的描述。所以通常道德可以混用,无需去清楚地区分。当然,它们虽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德是人内心的感受,而道却是外部世界运行的法则,二者风马牛不相及,那为什么要道德并称呐?因为德才是道的正确入口,向内探索才是了解外部世界的正确途径。那为什么向内求取才是获得真理的正确途径呐?你凭什么说向外求取是错误的方式呐?因为道德的原理告诉我们,万事都要从反中去求,想要了解外部世界,就要从人心入手。道德自己解释了自己,自己为自己提供背书,自己是自己存在的基础,这就叫自洽。而自洽是真理独有的属性,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一直要寻求逻辑自洽的原因。不自洽,无真理!只有当我与非我遵从同一个规则的时候,我才能确认这个规则已经包罗万象了。要不然只能像西方人一样,把学科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不相统属,从属于两套不同的规则。所以,虽然道德本质上是不同的,但却没有本质的不同。通过这同与不同,道德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合二为一。

4. 牛顿的表述:每一个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所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他们其实就是一对反命题,你何以判断某人施加了一个作用力?当且仅当你探测到一个反作用力的时候。力固然是反作用力存在的前提,但是反过来也一样,反作用力也是力存在的前提,二者是等价的。其实用这个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也可以解释逻辑面临的困境,逻辑就是那个力,而矛盾就是那个反作用力,他们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科学研究中遇到的矛盾在变得越来越尖锐,越来越难以调和,因为科学家们运用逻辑的强度在不断增加,导致矛盾的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目前人类的生存困境,恰恰是因为人类施加在自然界的力越来越大,导致自然界的对人类的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我们最终必将被自己施加的这个力给压垮。正所谓,作法自毙,咎由自取。

道是万事万物的法则,无论是中国人或者西方人,无论是地球人或者外星人,道是我们观察到的共同的现象。其实索罗斯说反身性原理本身也具有反身性也是一种对于道的表述。但是中西方的区别在于,当你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道,你不会对这些观测到的现象大惊小怪,道本身已经包含了所有这些原理了。而当你的思维方式不是道的,那么你会把观察到的道的运作矮化为某种原理。牛顿观察到的其实是道的运行,索罗斯观察到的也是道的运行,但是因为他们没有道的思维方式,最终他们的观察结果被割裂为一些不相统属的原理。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5. *的表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想,在看到我的文章之前,你或许根本就不会把*的这句话和牛顿第三定律联系起来。但的的确确,他们说的就是同一回事情。压迫就是那个力,而反抗就是那个反作用力。逻辑的压迫越强,矛盾的反抗也越强;人类对自然界的压迫越强,自然界对人类的反抗也越强,就这么简单。但是如果你问反抗的根源在哪里?或者说怎样才能使对方不反抗?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

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中国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的西方思想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那是因为辩证法与道已经很接近了。这种情感就如同中国人对于佛教的感情一样,虽然佛教是外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外来宗教,我们甚至把儒释道并称,称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而且我们提起佛教的时候,满满的都是自豪感,而不是一种被外来思想统治的屈辱感。因为佛道本是一家,佛教与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是如此地接近以至于根本就不会产生排异反应。说什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就是阴阳的另外一种表述嘛!其实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有上千年的时间了,但是它却从来没有飘起过大的水花。因为巨兽驯服者又如何会崇拜巨兽的爪下亡魂呐。

我们通常说道是朴素的辩证法,但正确的说法其实是反过来,辩证法是朴素的道,它与道已经很接近了,但还不是道。辩证法在根本上还是试图避免矛盾的,譬如说,辩证法有螺旋式上升的说法,就是一种避免把一个命题与它的反命题等同起来的尝试;而且辩证法不以德为入口,而是通过引入反方的观点来达到自我否定的效果,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否定它,还是在向外寻求真理,还是试图肯定自己。但无论如何,辩证法通过引入反方的观点,已经不再对自身的感官托付绝对信任了,有自我否定的倾向,有了德的内核。而德国人发扬光大了辩证法,我想这可能是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英美德法中,我们给了德国“德”这个最高称号的原因吧。

6. 可视化的表述,可以称之为硬币理论:任何一个硬币总是带有相反的两面。虽然这两个面互相对立,完全相反,但他们恰恰都长在同一个硬币之上。正面的存在以反面的存在为前提,反面的存在又以正面的存在为前提。正面的形状决定了反面的形状,反面的形状决定了正面的形状。正反面之间的互动不需要时间,因为它是同一个行为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效果。譬如说,当你试图扩张正面的面积时,反面会以同样的幅度做出改变,中间没有时间差。

可视化的描述将道表述为一个硬币,虽然是庸俗化的表达,但是它却栩栩如生地把阴阳的关系很好地展示了出来,方便大家理解。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这枚硬币,二就是硬币的两个面,这是道的形体,三是这硬币两面之间相生相克的互动,是道的神识。因为万物都承载着道的基因,都由一二三这三个要素组成,所以说三生万物。

7. 最好用的形式:万物都在否定它自己

这个形式从外观上与其他六个很不同,其他六个都涉及到相反的两面,这个却没有两面,只有一面。但是它的好用就好用在它只有一面。譬如说我要用阴阳理论来分析一块石头,那么为了分析这块石头,我必须找出这块石头的反面来,当然我说的不是石头自己的“背面”,而是石头作为一个整体的反面,但是石头作为一个整体的反面在现实世界中无所指向,但是石头是现实世界的具体形象。这个时候你发现,阴阳理论很尴尬地站在那里,它连一块简单的石头都对付不了,还大言不惭地声称可以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基本是无地自容了。这个时候,这个最好用的形式就可以派上用处了,我可以用它来预测石头的命运:石头在变得不是石头,因为万物都在否定它自己。我也可以用它来解释石头的起源:石头是从非石头中变化来的,因为非石头也要否定自己,最终变成石头。

你可能会疑惑,你说其他六个形式是等价的,我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看起来就很像,虽然所用的术语不同,但是我类比一下,还是能理解他们的关系的,但是这第七个就有点没头没脑了,为什么它跟其他六个也是等价的呐?因为阴的存在是阳存在的前提,但是阴的效果却是否定阳,即阳是以一个可以否定自己的东西为前提而存在的,就如同一个房子建造在一个必然导致它坍塌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可以预测这个房子的坍塌是必然的。所以阳必然会否定阳自己,而阴阳是等价的,所以阴也必然否定阴自己。而世间万物都超脱不出阴阳的范畴,既然阴阳都在否定自己,在走向自己的反面,那么万物当然也都在否定自己。然后你从万物都在否定自己,也可以推导出经典的阴阳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所以他们是等价的,互为彼此的充分必要条件。

我们可以拿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小试牛刀:物价的上涨会刺激供给,供给多了就会形成买家市场,出于竞争的原因,商家会降低价格,价格降低了,就会抑制供给,供给少了就会形成卖家市场,卖家就可以伺机提高价格,然后开始新一轮轮回。你看,高价在向低价转变,而低价在向高价转变,高供给在向低供给转变,而低供给在向高供给转变。它们都在否定它们自己,所以我根本无需啰啰嗦嗦地说一大堆,用一句[万物都在否定它自己]就全部囊括了。我们再用它来预测逻辑的命运,因为万物都在否定它自己,而逻辑也不过是万物之一,所以逻辑也在否定它自己。你看,我用逻辑经典的三段论证明了逻辑是没有用的,而这正好解释了为何逻辑被运用了几千年却从来都没达成过逻辑的自洽这个现象。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解释费米悖论 ,因为万物都在否定它自己,而智能生物是万物之一,所以智能生物也在否定它自己,他们自己把自己给搞灭绝了,而人也是智能生物之一,所以人也会把自己搞灭绝。你看,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物种大灭绝等等都是征兆,而它们都是我们运用智能的结果,所以说,是智能把智能生物给搞灭绝了。是不是很好用呐,这个最好用的形式,老子管它叫强梁者不得其死。而我在自己的书里把它称为What defines something fails it.

到这里你可能把道理解为某种守恒定律,万物否定自己就是在更高的层面保持一种守恒,这样道体才能保持不增不减。其实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已经失去道的思维方式了。道不是守恒定律的创造物,恰恰相反,守恒定律是道的创造物。什么意思?道无需遵从守恒定律的规则,它看起来有点像某种守恒定律只是一种巧合,但是守恒定律却需要去遵守道的规则,即否定自己,于是就会产生出不守恒的现象来。当然不守恒不是绝对的不守恒,不守恒是为了平衡守恒而存在的,因为如果没有不守恒,守恒自己就不能保持平衡,但是不守恒最终又要归于守恒。万物都是道的创生物,都携带着道的基因。万物就是这样鼓荡着,守恒中必然生出不守恒,不守恒与守恒又形成一种新的平衡,而新的守恒又会导致不守恒。所以道是运动的源泉,是这个世界的元动力。正所谓,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虚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好了,现在最终极的问题来了,既然道的表述是[万物都在否定自己],那么[万物都在否定自己]这个表述需要否定自己吗?因为道的表述也是道的创生物,因此它也需要遵守道的规则,即否定自己,那它否定自己的结果是什么呐?对于一个描述道的理论来说,它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道描述清楚,所以它否定自己的结果就是对于道的描述不再准确。但是它为什么对道的描述不准确呐?唯一的原因是,它对于道的描述即[万物都在否定它自己]是准确的,正因此,它才需要否定自己而变得不再准确。这就叫,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是自洽的,它可以预测自己的命运,它可以自证清白,而无需借助任何外力,所以道已经是终极的力量了。所以当一个人遭受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因为失败会否定自己而把你引向成功;而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也不要骄傲,因为成功也在否定自己而把你推向失败之中。当然你也不能指望失败一定会带给你成功,因为[失败会否定自己而把你引向成功]这个信念也是道的创生物,因此也需要否定自己。道始终都在后台默默地运行着,无始无终,而有始有终!

既然你耐着性子看完了我的文章,如果你觉得我写的好,请关注点赞分享,我会持续更新。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也欢迎评论交流,我会尽量回复。谢谢!

栏目热文

中西方寓言的不同点(中国和西方寓言故事异同之处)

中西方寓言的不同点(中国和西方寓言故事异同之处)

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神话故事,神话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源头。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

2023-11-04 09:04:40查看全文 >>

简述中外寓言的特征(中国寓言故事和西方寓言的相同点)

简述中外寓言的特征(中国寓言故事和西方寓言的相同点)

语文越来越让老师摸不着头脑,之所以难教育在于:语文考试范围越来越宽泛,所学课文内容考得越来越少。前些年,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2023-11-04 09:01:12查看全文 >>

上海牌照额度如何申请(上海牌照申请需要什么条件)

上海牌照额度如何申请(上海牌照申请需要什么条件)

当完成购车合同,并且完成新车贷款和4s店的首付款后,接下来就是提车、上牌的事情。我们多数人都是上班族,需要请假提车,所以...

2023-11-04 08:48:00查看全文 >>

上海牌照规则(上海牌照需要什么条件)

上海牌照规则(上海牌照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要说全国最贵的车牌,沪牌当之无愧,网友也戏称它为“虎牌”,因为它的价格确实够虎。在外省市的兄弟姐妹们看来,花9万多买...

2023-11-04 08:18:04查看全文 >>

上海牌照怎么分类(上海牌照怎么样划分的)

上海牌照怎么分类(上海牌照怎么样划分的)

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车牌,就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一样。虽然只有那么几个数字,却登记着很多信息。比如看到“黑A”大...

2023-11-04 08:51:02查看全文 >>

中西方寓言的起源(中国寓言的发展过程)

中西方寓言的起源(中国寓言的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大体上相比,都是类似的构成,但在一些细节上面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的。中国的神都是三皇、五帝、历史人物死了...

2023-11-04 08:54:17查看全文 >>

哪些寓言故事是外国的(外国寓言故事你知道几个)

哪些寓言故事是外国的(外国寓言故事你知道几个)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国外语言故事的动画合集:Muffin Stories。Muffin Stories是由美国一群独立艺术...

2023-11-04 08:29:13查看全文 >>

外国寓言及作者(国外寓言故事原文)

外国寓言及作者(国外寓言故事原文)

文学报 · 此刻夜读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纪念卡尔维诺百年诞辰,其传记首译中文版于近期推出。今晚的...

2023-11-04 09:07:28查看全文 >>

西方寓言的特点有啥子(都有多少种西方寓言故事)

西方寓言的特点有啥子(都有多少种西方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两千多年来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

2023-11-04 08:30:42查看全文 >>

工行为什么收取信使费每月3元(工行信使服务费每月多少钱)

工行为什么收取信使费每月3元(工行信使服务费每月多少钱)

01日常生活中,我们去银行办理银行卡,工作人员都会问我们一句,要不要开通短信提醒功能?所谓的短信提醒功能,就是你账户里余...

2023-11-04 09:06:3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