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秦晋两国联合围郑,郑国在生死存亡之际,派出老臣烛之武劝退秦军,解除郑国危机的故事。
虽说烛之武说的话组织严密、层次分明、逻辑有力,但真正打动秦穆公的并不是其声泪俱下的演说。表面上秦穆公是被烛之武的言语打动,从而退兵并与郑国结盟,实际上,秦国却是另有打算。如果秦国的如意算盘打着了,烛之武非但无功,反而是郑国的千古罪人。
究竟秦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件事还得从晋文公重耳说起。
▲晋楚“城濮之战”
一、晋文公的流亡之路其实在“烛之武退秦师”整个事件中,晋、楚、秦、郑四国的所作所为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晋文公重耳。
由于晋国发生了内乱,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长达19年之久。所谓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重耳在流亡的过程中受了不少白眼,比如说曹、卫、郑这些小国。当然,也有很多诸侯国对其青眼有加、以礼相待,比如说宋、齐、楚这些大国。
当时,重耳路过郑国的时候,郑文公没有按礼接待重耳。郑文公的弟弟叔詹劝郑文公说,重耳是个贤人,还是姬姓同族,不能轻待他。郑文公不听,说诸侯中逃亡路过郑国的公子有很多,一个一个都要以礼相待多浪费资源啊。见劝说无效,叔詹又说,如果不想礼待重耳的话,那就把他*了吧,不然等他回国后,咱们郑国就有危难了。固执地郑文公还是没有听。
▲重耳在外有时很不受待见
与郑国的无礼相反,楚国对重耳的招待可谓是“超礼”了——楚国以诸侯的规格风风光光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大受感动,于是对楚成王承诺说,我做了晋国的国君后,晋楚交战时,晋军必定退避三舍。楚人听了很不乐意,这家伙还没当上国君就想着跟我们楚国打仗,不过楚成王却认为重耳这个人很实诚。
▲重耳对楚成王许下承诺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秦国,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说的就是秦国与晋国三代联姻的故事。秦穆公先是娶了重耳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可能是姐姐),后来在晋国内乱时,秦国还帮助重耳的弟弟夷吾——也就是晋惠公坐上了晋国的君位。
结果晋惠公翻脸不认人,被秦穆公痛打了一顿还捉到秦国准备*了祭天。不过在周天子和秦穆公夫人的求情下,秦穆公放了晋惠公一马。晋惠公回国后,就将自己的儿子送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也很厚道,直接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的儿子。
没想到,晋惠公的儿子在晋惠公死后就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去当国君了。秦穆公对此事恨得牙痒痒,于是从楚国接回晋公子重耳并助他坐上了晋国的君位。此外,秦穆公还将5个宗族的女儿嫁给晋文公重耳当老婆,其中还包括了上次嫁给晋惠公儿子的那个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