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讲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一个叫“祥子”的年轻人,进城讨生活,从斗志昂扬、充满希望,到最后自暴自弃、彻底堕落的悲惨遭遇。
最近翻出来,重新读了一遍。突然发现,自己有了些不一样的收获。
老舍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说过:“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确实是有道理的。说实话,年纪小时看小说,只是看个热闹,看过就算了,顶多记着一些模糊的故事情节。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发觉,在小说里,尤其是一些经典小说,会学到很多东西。
就比如这本《骆驼祥子》,第一次读时,只觉得是看了一个别人的故事。并按老师教的,总结出中心思想:揭露了黑暗的、人吃人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者残酷地剥削。觉得祥子之所以堕落,全是那个黑暗的旧社会所造成的。
可是最近重温,又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祥子的一生,由要强体面,沦落到游戏人生,确实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但是,祥子自身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勤劳、坚韧、有志气、又肯吃苦。为了“不再受拴车人的气”、为了“睁开眼就有饭吃”,祥子立志要买下属于自己的车,并为此苦巴苦掖熬了三年。
祥子是质朴的、善良的。比如预备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骗去后,也曾动过回曹宅偷拿东西的想法,但是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他忙告诫自己“穷死,不偷”、“不能再教心上多个黑点儿!”
当祥子遇到饿晕的老马,“向来不轻易撒手一个钱”的他,飞似地跑出去买回十个肉包子。当祥子不小心摔了曹先生,会觉得过意不去,主动提出“赔偿、辞工”。这说明祥子还很有侠义心肠。
当然,人无完人。祥子身上的缺点也有很多。
他固执己见、一条道儿跑到黑。比如,认准了要靠拉车来养家糊口,就一门儿心思地要去拉车。即便是跟虎妞结了婚,有了本钱,也不肯改换个思想,去找找老丈人,或者试着做个小买卖。
比如有人教他钱生钱的法子,“放出去”、“存银行”或者是“起上一只会”,他都不敢去相信。只肯把钱攥在自己手里,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最后反而被人骗了去。
他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为了再次买上车,不惜贱卖好容易到手的三头骆驼;也顾不得爱惜名誉,“像一头饿疯的野兽”,随意去抢别人的生意。
他还有些小贪心,经不住诱惑。比如明知时局不好,要接的活儿是有问题的,可是为了“不是能天天遇到”的两块钱,还是冒险出车,最后连人带车叫大兵捉了去。
而祥子最大的弱点,是缺乏反抗精神。被大兵捉、被骗钱、被虎妞逼婚、眼睁睁看着虎妞难产而死、放弃小福子……这许多的苦难,有些是迫不得已,有些却是自己主动投降,至少没有用尽全力。
他跟书中的刘四爷正相反。一样是小人物出身,刘四爷不仅有和祥子一样的狠劲,还有祥子没有的“不认命”,浮浮沉沉,终于从苦中挣扎出来。祥子虽然对自己也有股狠劲,可是他逆来顺受,从不主动去做出改变。等到生活的腥风苦雨找上门来,却又无计可施。
老舍先生把“祥子”刻画得太成功了。这样一个既有优点,缺点也不少的祥子,会让人恍惚觉得,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或者说,他就是我们自己。
跟祥子一样,我们身上也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而如果我们读一本书,能从他人的人生中,有所启迪,这本书,就算没白读。那么,从祥子身上,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人一定要有目标。有了目标,人才有了奔头。失了目标的人,就像茫茫大海中飘浮的一叶小舟,只能随波逐流。
这一点从祥子的身上完全体现出来。从农村刚进城,祥子就给自己立下志愿:拉上自己的车。“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从此,为了这个目标,“风里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的自苦”。再难熬的日子,再难跑的买卖,他都硬挺过去。可惜的是,好容易买下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了去。
事已如此,祥子只能认了。他没有灰心,抖擞精神,重头再来,又是一番苦苦煎熬。虽然在这过程中,祥子已经失了初心,不再是那个仁义、“讲体面”的小伙子。但是,有“买车”的目标立在前方,祥子仍然是上进的、努力的。
可是,天意弄人。“买车”的目标三起三落,最后变成泡沫。祥子彻底灰心丧气,不再为梦想而奋斗,而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眼前的舒服”而活着。他开始变得浑浑噩噩、偷懒耍滑,学会占便宜、撒无赖,直到最后人不人鬼不鬼。
这正如康德所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没有了目标的祥子,变得麻木,“变成一个没有心的人”。只能被生活、被别人推着往前走。
其次,个人主义不能要。
个人主义,百度百科的释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强调自我支配的政治、伦理学说和社会哲学。说白了,就是个人至上,凡事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
在小说中,老舍先生用“个人主义”来形容祥子。
的确,祥子不关心战争,不关心土地的旱涝,因为他认为,那些东西跟他没有关系。祥子所关心的,只是他的车,和他自己的生活。他一心只埋头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外面的变化,丝毫不放在心上。
面对一些老弱的车夫,祥子觉得自己是优越的,不想与他们相提并论,他觉得凭自己的力气,将来一定会比他们过得好。所以,他没功夫、也没心思去理会他们。这种态度,就如同开汽车的对洋车夫的态度一样。“同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
可怕的是,这样的想法并不仅是祥子一个人有,这是大部分人普遍的想法。可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很多人要活着都要用尽全力,更何况是单打独斗地去完成梦想呢?
老舍先生就在小说里批判到: “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各个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他们想不到大家须立在一块儿。”
正如没有朋友的祥子,平时,他觉得自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无牵无挂的一条好汉”。可是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发现,“独自一个是顶不住天的”。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人都不是独立活在世上的,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渺小的,只有大家抱成一团,才能达成梦想。
第三,多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动力。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谁也别高估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刚进城的祥子还是个很质朴的小伙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一丝其他车夫“老油条”般世故油滑的恶习。
直到失了第一辆车,他着急挣钱,于是顾不得要强和“脸面”,学会了“抄买卖”,随意去抢生意,名誉大不如前。
之后去曹先生家拉车,他又变得勤劳、仗义,一改以前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的恶习。是因为曹先生夫妇讲道理、待人和气,最重要的是他们“拿谁也当个人”看待。尊重的力量和曹家“绿洲”似的生活,让祥子觉得“很可爱”,他宁愿挣得少些,也愿意“干干净净像个人似的。”
后来变化突生,祥子不得不回去拉散座儿、跟虎妞结婚。人车两空后,见惯了人性冷漠与丑恶的祥子学会了抽烟、喝酒、吊儿郎当地混日子,甚至是骗钱、出卖人命。
一个体面要强的小伙子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赖。这里面虽有祥子性格的原因,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祥子一直跟着曹先生,绝不至如此。
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证明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可见,我们过什么样的日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跟我们所处的环境确实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实,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祥子的影子,这也许就是人性的共通吧。而我们读小说,就是在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希望我们每读一本书,都能从别人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自己的一些人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