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以男单为例,详细介绍了专业球员与业余选手之间的差距()。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业余选手缺乏稳定而系统的技战术套路训练,主动得分手段少;二是业余选手的技术平均质量系数低、容易犯错,失误送分多;三是业余选手缺乏高水平实战经验,容易被专业球员的假动作欺骗。
这一次,我再谈谈在双打比赛中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之间的差距。同男单一样,我选取了中国队年轻的混双组合何济霆/杜玥与业余高手陈英杰/毛琳智的一场比赛。从比分上看, 这场比赛的结果与上期提到的男单乔斌对阵欧阳南军的比赛几乎完全一样,但过程细节还是有所差别。
首先,我们看一下双方比赛的技术统计。与上期男单的统计表最直观的差别有两点:一是影响男单比赛结果的主要原因为“非压迫失误”,而影响混双比赛的主要原因是“直接得分”;二是男单比赛的多拍比例(10拍以上)相对较高,约为34.49%,而混双比赛的多拍比例明显低于男单,约为23.21%。
单双比赛表现出这样的差别,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单打比赛主要依赖个人能力,尽管也讲究战术套路,但战术的变化与丰富性与双打不可同日而语。双打更讲究配合,所以战术套路的多少、战术配合的默契程度,理应成为影响比赛结果的主要原因。对于业余双打球员来讲,因为训练大坏境的局限性,不仅战术套路少,配合也基本停留在表面层次。因此,业余球员打双打,实际是单打的简单叠加,而这正是业余选手的核心短板。
这场混双比赛,何济霆和杜玥都是1998年出生,目前世界排名第10位,是中国混双的未来之星;陈英杰/毛琳智是全运会混双业余组铜牌得主。从比赛过程来看,双方的差距非常悬殊,其根源就在专业选手拥有比较多的“战术套路”。
所谓“套路”,就好比围棋当中的“定式”,是在某种对抗局面下的最佳、最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不按照“套路”处理,就容易犯错和陷入被动。这一期,我主要围绕双打“套路”展开分析。
发接发战术套路是双打制胜的关键性环节双打的战术套路,既是一种技术组合方式,也是两个人的配合方式。专业队的日常技战术训练,实际上就是这种战术套路的反复演练,然后逐渐发展到执行自动化的程度。所谓“自动化”,意味着想都不用想就这么做。这是羽毛球专项“速度”的一种高级表达方式,它不是由常规的物质力量决定的,而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专业术语称之为战术意识。这是羽毛球双打比赛中决定“快与慢”的重要内核,是专业运动员不费吹灰之力控制业余运动员的奥秘所在。
专业队的双打训练,发接发是一个倍受重视的环节。训练中,教练员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发接发连贯,即发球后要快速连贯拿第三拍,接发球后要快速连贯拿第四拍。并且连贯的速度越快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打到对手的空当。
如图1所示,杜玥在右场区发球至2号区。注意观察图,杜玥在球拍触球以后,即刻就起动向网前跟进,根本不考虑对手的技术处理。这是单双跑位的一个巨大差别,如果像单打一样等到对手出球以后再跟进,那就抢不到先机,结果必然是挑球防守(这是业余选手的惯用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单打模式)。
如图1所示,对手尚处在迎球阶段,还未碰到球,杜玥已经积极向网前推进,看上去有点不顾一切,实质上是双打套路训练到自动化以后的必然结果。接下来的战术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对手出球瞬间,杜玥已经抢到网前的封网位置,就在球头翻越网口的瞬间,她反手一扑得分。
再从图1可见,因为快速连贯抢到击球先机,杜玥打出了一个直线边线的大空当,对方的男队员几乎没有做出反应,球已经落地。这就是专业套路训练带来的“神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