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整理
继央视第三季《国家宝藏》今年走进西安碑林介绍了《开成石经》《昭陵六骏》等文物后。昭陵六骏的往事被重提。澎湃新闻获悉,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昭陵“二骏”修复实录》详实记录了“昭陵六骏”的往事及“二骏”修复缘由与经过。
昭陵“二骏”(拳毛騧和飒露紫)自1920年正式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后,没有进行过任何的保护和修复。从1912年从昭陵被盗运出,到2010年周萍赴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修复,相隔整整98年。
《昭陵“二骏”修复实录》的作者周萍是2010年经过严格的遴选及考评,从众多石质类文物修复专家中脱颖而出远赴美国修复“二骏”的三位专家之一,这也是我国首次派文物专家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
我国古代骏马造型艺术造诣最高、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昭陵六骏”。“昭陵六骏”石刻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18至622年的五年间乘骑过的坐骑,是他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巩固唐王朝新政权时所乘的坐骑,它们分别名为: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唐贞观十年,李世民诏令大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图形,后由石刻家阎立德主持依画形雕刻。李世民亲自作诗六首(即“六马赞”),赞扬每匹马的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其抄录下来,再由殷仲容刻在“六骏”旁边,堪称“五绝”,因此,它们代表了唐代陵墓石刻的最高水平。“昭陵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精准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昭陵六骏旧址
“昭陵六骏”的故事充满了跌宕,除了创作时的赫赫,它们在后世的命运也非常坎坷,原建于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昭陵之上的“昭陵六骏”,现在有四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另外两件——“飒露紫”“拳毛騧”则收藏于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大学博物馆里。
“二骏”的故事要从著名的收藏家卢芹斋讲起,卢芹斋是纽约来远公司老板,他是20世纪初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和大古董商。据卢芹斋在回忆录中称:“二骏”是1912年从昭陵盗运出的。后在袁世凯的协助下,将其运到了美国。此后,“二骏”辗转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成为其博物馆中的两大台柱子。很多博物馆狂热爱好者来到宾大,只为能亲眼目睹“二骏”真迹,特别是其中的“飒露紫”——六骏中唯一一件有人物形象的骏马。
流落异乡的“二骏”也从未被忘却,“二骏”在1918年被宾大博物馆收藏后,一直是重点保护的对象,被覆盖上有机玻璃保护罩,放置在重要的保护区域内……但时间毕竟过去90多年了,再加上当年“二骏”被运抵美国时,是由一个个碎块拼接起来的,“二骏”有点“不负重荷”,为了外出展览的需要,2010年,宾大博物馆决定启动修复工作,并邀请陕西省唐大明宫文物遗址保护基金会委派两三名中国文物专家赴美协助修复,以便“二骏”将来可以安全赴外展出。
2021年初,央视第三季《国家宝藏》走进西安碑林。这一期的国宝守护人、演员李乃文、赵文卓、许还山分别介绍了三件碑林国宝:《开成石经》《昭陵六骏》《颜氏家庙碑》。昭陵六骏的往事被重提,而一本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昭陵“二骏”修复实录》最近也被读者们关注到。
碑林所藏昭陵六骏,其中“拳毛騧”和“飒露紫”为复制品
《昭陵“二骏”修复实录》的作者周萍就是2010年经过严格的遴选及考评,从众多石质类文物修复专家中脱颖而出远赴美国修复“二骏”的三位专家之一,这也是我国首次派文物专家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昭陵“二骏”修复实录》记录了“昭陵六骏”的故事,“二骏”修复缘由,前期的准备工作与经过等。更可使读者了解到“拳毛騧”和“飒露紫”的前世今生。
周萍,199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工程专业,现任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和参与了科技部、国家文物局多项科研课题和5项国家标8准、行业标准的编制。主持了天津独乐寺泥塑、碑林博物馆珍贵文物病害及稳定性评估等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2010年,作为志愿者赴美修复昭陵“二骏”,并先后担任多项中外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负责人。
复原的在昭陵北司马门内的昭陵六骏《国家宝藏》剧照
新的残块的发现及石刻材料对比
2003年6月到11月,陕西省考古所(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进行全面发掘,新发现了部分“昭陵六骏”残块。经现场拼对,专家认为残块中最大的一块属于青骓的后大腿,另外,腿毛细腻的巴掌大的一块是什伐赤前马腿的蹄腕部分。其余三件“昭陵六骏”残块暂时存疑,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因工作需要,西安碑林博物馆向志愿者团队展示了后期在昭陵进行考古发掘找到的这三块残块。后经博物馆同意,志愿者团队用石膏对残块进行了翻模复制,并带去美国进行比对,也因此和美方建立了友好联系。